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与高通/华为/爱立信有渊源,刨根问底NB-IoT背后的故事

与高通/华为/爱立信有渊源,刨根问底NB-IoT背后的故事

作者: 时间:2017-08-03 来源:EEFOCUS 收藏
编者按: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很多,一类是局域网组网技术,一类是广域网组网技术,为何NB-IoT成为物联网时代那颗最亮的星,且没有之一。

  广覆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8/362527.htm

  可做到164 dB MCL(最大耦合损耗即从基站天线端口到终端天线端口的路径损耗),比GPRS强20dB。要做到比GSM覆盖增强20dB,列出了一个自身“潜力”公式:

  20 dB =7 dB(功率谱密度提升)+ 12 dB(重传增益)+ 0-3 dB (多天线增益)

  那么其大招也就显而易见了:

  - 提升功率谱密度,增益为7 dB

  上行功率谱密度增强17dB,考虑GSM终端发射功率最大可以到33dBm,NB-IoT发射功率最大23dBm,所以实际NB-IoT终端比GSM终端功率谱密度高7dB。

  - 反复重传,增益一般为12 dB

  - 多天线增益,一般为0-3 dB

  当然有利也有弊,在拥有物联网组网面积非常广的优势下,传输速度与传输的频率成了牺牲品。

  低功耗

  要做到低功耗,NB-IoT采取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能有多懒就做到多懒。eDRX和PSM是NB-IoT的两大省电技术。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又称不连续接收,eDRX意味着扩展DRX周期,终端可睡更长时间。这就是终端睡觉的“依据”,又分为idle DRX、connect DRX、inactive timer三种模式。DRX让终端周期性的进入睡眠状态,不用时刻监听网络,只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工作即可。

  在idle 模式下,使用DRX去监听寻呼消息。终端在一个 DRX 的周期内,通过判断 PDCCH 上是否携带有 P—RNTI,进而去判断相应的PDSCH 上是否有承载寻呼消息。如果在 PDCCH 上携带有 P-RNTI,就按照 PDCCH 上指示的 PDSCH 的参数去接收 PDSCH 物理信道上的数据;而如果终端在 PDCCH 上未解析出 P-RNTI,则无需再去接收 PDSCH 物理信道,就可以依照 DRX 周期进入休眠。

  connect DRX模式可以理解为终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能否忙里偷闲睡个觉,看个图也许就能明白。


与高通/华为/爱立信有渊源,刨根问底NB-IoT背后的故事


  终端在时间轴上划分为激活期(On duration Timer)需要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而休眠期就是“Long Drx Cycle” 减去 “On duration Timer”,于是就有了忙里偷闲的机会。

  RRC inactive timer即主动让终端休息去的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活干完的早就可以早下班的弹性工作制。

  PSM(Power Saving Mode),即省电模式。在PSM模式下,相当于关机状态,所以更加省电。

  低功耗是所有通讯追求的目标,但NB-IoT使用的是AA电池,但是这对电池的寿命和使用环境的要求也相应增高。看来供电技术的后援还需要跟上啊!

  低成本

  在降低成本方面NB-IoT精打细算,通过减少协议栈处理开销与不必要的硬件的方式达到目的,即舍弃了LTE物理层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或指示信道等,并采用单天线和FDD半双工模式以降低RF成本。

  同样,低速率与低带宽意味着芯片处理复杂度降低,芯片成本随之降低,因此模块成本小于5美元、2020年实现2-3美元,是非常诱人的。

  大连接

  最后就要说说大连接了,NB可谓是海量连接,每小区可达50K连接,那么这也表明在同一基站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

  单小区50K用户是如何实现?

  NB-IoT的基站是基于物联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 话务模型是终端很多,但是每个终端发送的包小,发送包对时延的要求不敏感。可以设计更多的用户接入,保存更多的用户上下文,这样可以让50k左右的终端同时在一个小区,大量终端处于休眠态,但是上下文信息由基站和核心网维持,一旦有数据发送,可以迅速进入激活态。这是根本原因。

  大连接是物联网的终极目标,但是面对NB-IoT这样窄带的空中资源来说,大连接也暴露出一大弊端,就是拥塞,也因此影响大连接的优势。


与高通/华为/爱立信有渊源,刨根问底NB-IoT背后的故事


  关于NB-IoT我们这期《趣科技》就说这么多,下期我们来解析一下NB-IoT与LoRa的巅峰对决。与此同时,与非网本周也将推出NB-IoT版《芯榜单》看看这个圈里的大佬人物都是何许人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华为 NB-IoT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