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政院士谈中国制造与传感器/MEMS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传感器产业和我国制造业的状况几乎是一样的特点:1.产业规模进入了世界前列。我们有很多是世界排在第一的,但大都是中低端产品。2.我们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什么传感器都有。3.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合资和自己研制,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严格地说还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4.通过多年的研发,我们的研发能力显著进步,有一些高端传感器已经做到了样机阶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2178.htm当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一样。首先,产业集中度低,中低档产能过剩,原因是我们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没有在产品聚集、地区聚集上做好,产品很分散,提到一个产品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在国外,很可能一类传感器相对集中在一座城市或者一家大公司里,就比较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的很多传感器是买国外的传感器元件,拿来组成一个系统,并没有自己去研发传感部分。
第三是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位。在国外甚至现在的美国也有一些高端战略技术是国家出钱研究的,有国家研究院和一些公共的实验条件是国家承担的,我们国家以前也有,不过在1995年以后基本上由于体制改革,这些企业都不承担国家的责任,跑到市场经济的前沿去了,这对我国传感器行业的进步还是影响很大的,特别是高端传感器,比如高温压力传感器,你用国产的,出了问题,你要担当责任,买国外的出了问题没事。如果我们有国家的机构,能够去按照客观的测试办法来进行测试,由测试机构来担当使用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大企业就会愿意去用,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最后是政策缺位。我们国家的建设重点主要是在整机上面,补贴整机较多,对元器件的补贴很少。因为有首台战略,但没有首个传感器战略。建议传感器方面,如果你要去购买国外的,你要拿出1/3的价格建立传感器基金,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替代国外产品,那么用户买一件国货国家可补贴1/3,所以两个1/3可从经济和市场角度能起很大的作用。
2.1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有几条。第一,产品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相互融合的水平相结合,数据的处理、无线信号的传输、自校准技术已经很普遍了。
另外,传感器变成模块化、组合化、集成化得到高度重视。以前一个传感器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多个传感器的模块化组合可以来解决了。过去我们看一个物体的特性是靠单一化的指标,现在通过多指标来确认你的环境特征。
第三,高性能和环保成为行业的主题,因为我们是后来者,不可能按照以前的老路再走一遍,所以我们要重视性能和环保问题。
最后,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是传感器革命性的进步。比较典型的是MEMS传感器,如果用硅来做,通常做到400~600℃就到极限了,但是碳化硅把性能可提高到1200~1800℃,因此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对我们行业技术的发展可能是颠覆性的。
传感器的智能化、无线化等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微型化MEMS技术集成化怎么去做产量的融合?最后还有多样化等等,需要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的使用。
所以从传感器的发展技术路线图看,从分立式的传感器到机械式的集成传感器、MEMS传感器,将来可以做到单片集成传感器、无线传感器,一直到最后的iSensor(智能传感器)(如图2)。
以上是从传感器维度来看。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维度——信息技术的维度看(图3),摩尔定律预言集成电路(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就翻番,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近特征尺寸的极限,在进行“超越摩尔定律”的探索,即从系统的角度走,把传感器、电源、信号传输等等一起集成,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增长的速度会很高,这可能是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从需求和信息获取的技术进步来看,传感器和微系统技术都是革命性的和颠覆性的技术。
2.2 MEMS传感器
MEMS传感器和IC芯片最大的区别,MEMS是可动结构,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同时加工出机械结构和电路系统。我们最早做MEMS时,总以为MEMS结构像制造业是由零件组成的,实际上不是,它是通过工艺--很复杂的转动和平动,都是用一个零件,所以与以往是根本不同的。当然我们还有自校准等工艺和设计是不一样的,所以从MEMS技术出现了以后,整个世界都在小型化,从微能源到生物、射频等领域都在MEMS化、小型化的改造。例如1995年时听说智能灰尘,大家觉得这个不太可以,但是到了前年(2014年),美国已经应用了智能灰尘,只有5毫克重,1.2立方毫米,上面有厚膜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陀螺仪、红外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还有激光通讯等,这么小小一个东西,有这么多功能,反映了微系统或传感器发展的未来前景很大。
当然MEMS传感器技术的特点也有几条。首先是微型化、低成本、功耗低、高可靠。像我们现在做的MEMS陀螺仪,最高可以做到每小时1°,稍微差一点的,每小时10°,成本大概不到一千元。但是我们现在有的国内厂子在做,每小时30°的陀螺仪现在还卖到五万元一支,一年也就生产两三百只,所以一个硅圆片上的MEMS产品数量就接近该企业一年的产量。这是颠覆性技术的特点。
第二点是高精度。陀螺仪现在国外可以做到每小时0.01°,如果它能够实现的话,基本上光纤陀螺也没了,如果现在的加速器可以做到3×10-8g,这不仅仅是高精度。另外还有芯片级原子钟,现在欧洲已经可以买了,一千欧元就可以买到1小时内阿伦方差10-13的芯片原子钟,使GPS的导航精度大大提高。我们现在的时钟大概是10-6、10-9到10-13,半年校准一次,也有每周校准一次的。
另外是高集成。国外有2公斤的卫星就可以把姿态回归轨道全部解决,还有相控阵雷达的阵列可以做到导弹里。所以MEMS技术精准度可以很高。
MEMS还有一个技术特点——高性能,例如微硅惯性器件(陀螺/加速度计)可以承受20万g的过载,而我们有些武器系统能打得很远,但是过载很大,10万g时传感器不能用了,但MEMS传感器可以用,为什么?从物理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m(物体质量)变小了,所以它的破坏力变小了。另外,硅的机械常数等特性要比铁、钢高得多,也会提升性能。
最近一家美国公司介绍其智能片,使所有的发动机片厂都有传感和无线信号的布局,所以发动机一开,所有发动机的参数都可以传出来,它可以抗恶劣环境,温度最高耐1800℃,压力超过300个标准大气压,冲击接近5万g都能工作,反映了现在传感器和智能化的水平之高超。
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国称90%的MEMS器件可对武器制造改进,最新资料显示火箭弹已经可以改造了,每小时5°的陀螺仪可以做进去了;世界上最小的导弹——长矛已经出现,只有771克,长42.7厘米,直径40毫米,射程2公里,杀伤半径10米,放在枪上就可以射击,把复杂的导弹已经微缩到变成枪流弹的水平。当然更多打法还是在制导子弹,子弹可以转弯了。这些都源于传感器,特别是MEMS技术带来的进步。
在汽车行业,需要约三百多个传感器,高档车约有80%可以用MEMS技术来做。
物联网更是依赖于传感器,物联网最底层的技术就是信息传感采集技术,比如智能停车场,生产的智能管理,还有环境的监测,医疗资源的调配等,这些都是和MEMS相关。
MEMS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医疗方面,从拍摄、便携式、可穿戴式到植入式大概有45亿美元的市场,治疗糖尿病需要测眼压,可以做在博士伦等隐形眼镜上,像美国的智能鞋可以扫雷,走过之后地雷就出来了,还有很多编织物,例如衣服可以传感人的信息,还有各种各样的可穿戴电池、能发电的鞋子、脑信号/脑控服务机械设备,还有芯片上的器官/肺/肾等会出现。最新颖的是通过电脑阵列可以读人——把这个人的存储器读了。另外是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大概有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各种各样。
2.3 我国传感器发展
传感器的发展还是从两个维度解决:技术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国内的MEMS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表3),真正完全的单片层的MEMS传感器技术中国还没有。原因是这涉及到一系列的研究突破。好在最近我们还是有所进步,我们已有一批中试线、生产线、代工线和产业公司(表4)。经过20年的奋斗,我们的MEMS传感器已处于曙光阶段。
尤政院士也是淄博高新区MEMS研究院院长,介绍了在淄博投资3亿元建立的6英寸与8英寸兼容的生产线[2],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产品已下线。微纳制造、器件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教育部的清华、北大、上交大、东南大学等六所高校,以及航空、航天、兵器等部委的研究所共同在淄博开展项目的研发。
3 对“核心传感器技术”上升为国家“制造强国”、“工业强基”战略的建议
1.传感器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因为传感器不是靠市场规律就可以做的,需要国家行为和市场行为结合起来,这是传感器行业的特点。
2.把重点突破和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相结合,既需要世界知名的百年老店,同时为提高我国整体传感器的水平,也需要有若干专精特小企业共同支撑。
3.进行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国内若干地区建立若干基地,进行人才培养等。
传感器不好做,需要联合。欧洲有欧盟MEMS系统联盟,提供微系统加工一站式服务,设计、加工、工艺、测试、应用是一体的。欧洲是分布式的,不是一家独干的。欧盟有很多小国可以做好,咱们社会主义制度,也一定能做好。
参考文献:
[1]Troadec C.创新:MEMS行业与生俱来的能力.电子产品世界,2015(11):6
[2]清华新闻网.清华牵头联合组建微纳制造、器件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R/OL].(2016-9-26)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3/20130926164343098955234/20130926164343098955234_.html
[3]王曦.物联网时代的传感器和材料创新.电子产品世界,2016(1):27-29
[4]王莹.压力传感器及信号调理芯片的技术市场及工程实践.电子产品世界,2016(11):7-16
[5]王莹,叶木子.物联网时代,MEMS传感器发展面临更多挑战.电子产品世界,2015(10):16-20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2017年第1期第3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