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设计应用 > 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一)

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一)

作者: 时间:2016-12-22 来源:网络 收藏
 

  马自达的方针是不仅改进发动机及变速箱,还将使车体重量减轻约100kg,从而在2015年之前使全球销售的马自达车的平均燃效比2008年提高30%。力争通过发动机的改进提高15~20%;通过变速箱的改进提高4~7%;通过减轻车体重量提高3~5%;另外加上怠速停止机构等合计提高30%。

  其中最具特点的是,新型汽油发动机由于实现了14.0的压缩比,此举大幅提高了效率,将燃效及扭矩比以往提高了15%(图3、4)。以往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方面,在标准汽油规格下为10.0左右。马自达表示,如果将压缩比从10.0提高到15.0,则有望实现约9%的热效率提升。

图3 SKYACTIV-G的扭矩特性
与已有的汽油发动机相比,提高了约15%。
图4 SKYACTIV-G的燃效特性
与已有的汽油发动机相比,提高了约15%。燃料消耗量比已有的柴油发动机更少。

  之所以此前压缩比停留在10左右,是因为无法避免爆震(Knocking,异常燃烧)的发生。要想不产生爆震,则必须降低压缩上止点温度。马自达重点关注的是不能从燃烧室排放出来的高温残留气体。如果按照图形来考虑的话,压缩比为10.0的发动机上的活塞即使到达上止点,汽缸内燃烧气体仍会有10%的残留。

  马自达的计算结果显示,当残留气体温度为750 ℃、新气温度为25 ℃时,如果残留气体占10%,那么压缩上止点的温度会上升160 ℃。相反,如果将残留气体的量从8%减少一半,降至4%,那么即使将压缩比从11.0提高到14.0,压缩上止点也不会上升。

加长排气歧管

  此前,在减少残留气体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是排气歧管。近年来,由于可先行对触媒进行激活,因此,发动机大多采用尽量缩短排气歧管、并将触媒配置在发动机后面的构造。然而,如果到排气歧管集合点的距离太短的话,就会像图5(a)上部所示的那样,第3气筒的排气阀打开后产生的较高排气压力,正好会到达排气阀与吸气阀两者均打开的交叠(Overlap)状态下的第1气筒。一度排放出去的尾气又被吹回燃烧室内,高温残留气体因此便会不断增加。

图5 采用4-2-1排气系统
(a)如果采用较短排气歧管的配置(上),则第3气筒的排气阀打开后产生的较高排气压力,正好进入排气阀与吸气阀两者均打开的交叠状态下的第1气筒。其结果是,一度排放出来的尾气被吹回燃烧室内,高温残留气体不断增加。如果采用4-2-1排气系统(下),则可避免这种现象,从而减少残留气体。(b)巻成环状后体型缩小了的4-2-1排气系统。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马自达采用了增加排气歧管长度的4-2-1排气系统。通过首先将4条流路汇集成2条、然后再汇集成1条的方式,使各个气筒间的距离保持在相同状态。

  要想减少残留气体,提高有效区段的扭矩,以往需要600mm的管长。马自达通过采用卷成环状的“Loop型排气管”,实现了节省空间〔图5(b)〕,但即便如此,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排气歧管比以往更占地方却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 马自达SKYACTI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