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mix中国落地 蓝色巨人胜算几何?
Bluemix——在这个承载了IBM未来的超级计算平台,终于在中国落了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40666.htm2015年10月14日,IBM宣布携手中最大的中立IDC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将Bluemix正式引中国。根据该协议,IBM将提供Bluemix相关技术,世纪互联提供Bluemix运行的基础架构以及端到端运营服务。
“云计算是驱动中国企业开发者创新与创业的基石。我相信,Bluemix在中国的落地能帮助开发者们构建创新应用,为中国的各个产业带来全新的影响和改变。”IBM云业务部高级副总裁Robert LeBlanc表示,“通过与世纪互联合作,我们成功将Bluemix带到中国,带给这里快速成长的开发者们,同时也进一步推动Bluemix的全球发展。”
世纪互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升先生表示:“IBM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此次合作是双方2014年CMS企业云合作后的再次携手,世纪互联将发挥延续双方顺畅的合作关系与IBM一同推动企业级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通过Bluemix,我们将带来更加开放的企业级云计算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也将联合更多在中国发展的中外云计算服务商,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级云计算生态系统。”
对Bluemix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超过120种工具与服务的推出,横跨大数据、移动、分析、DevOps、安全等领域,作为一个基于开源CLoudfoundry的PaaS平台,BLuemix的推出对开发者的吸引力到底几何?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开发者对PaaS平台究竟关注几何?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PaaS平台,从早期的Google App Engine、SAE到后来的Cloud Foundry、OpenShift,实际上,PaaS平台对开发者的价值,最大的吸引力并不在于编译打包,而在于节省运维成本。
轰轰烈烈的去IOE化,最后演变成了开源运动,但是开源软件的运维对大量开发者而言可谓是噩梦。
首先开发体验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仅仅是安装,就得需要熟悉一大堆Open Source的工具: Linux , VirtualBox, Vagrant, Chef, Ruby , Rake, Berkshelf ……再加上第三方产品工具等等,每个开源的软件都需要耗费程序员巨大的精力,然后再交织,叠加,最终这个产品对程序员就变成了一个Mission Impossible。
正如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及软件业务总经理胡世忠所言,“现在每天有很多新的服务会落在Bluemix平台上,运维、管理Bluemix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对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年代,任凭优秀的产品,如果不能快速的上线部署,等待的只能是残酷的淘汰法则,这种案例在过去几年不在少数。
作为一个开放的架构,bluemix定义了一套标准,可以快速扩展多种开源框架、语言、运行环境及应用服务,并提供了应用的容错容灾、弹性伸缩、负载均衡、安全控制、监控日志等处理机制,此外,CloudFoundry中的容器管理组建Warden也是吸引开发者的主要因素。
正如某开发者所言,“其实对于我们做开发的人来讲,对于PaaS云平台底层的OpenStack,Cloud Foundry,还有最近比较热门的Docker技术只要关心下就行,我们不会去深究其深层原理,相比技术我们更关心PaaS平台提供的功能接口怎样用,可以解决我哪些需求,这些更实际更现实的问题。因为对于创业团队来讲,时间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甚至决定了真个项目的生死。”
丰富的接口、简单的调用
Bluemix在中国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跨国云计算厂商跟本土IDC厂商合作并非首例,中外联姻已经成为外资云服务曲线进入中国的惟一路径。2013年6月6日,微软公有云Azure选择的中国牌照方就是世纪互联,而AWS则选择了光环新网进行合作。
从市场份额来看,Azure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其全球的市场份额,而晚入的AWS中国虽然正在大跨步地追赶阿里、腾讯,但受其数据中心规模、本土化服务的影响,中国份额同样是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摆在IBM面前的是跟AWS、Azure们同样的问题——如何去跟阿里、腾讯这些更了解中国开发者的本土云计算服务厂商竞争。
阿里、腾讯们虽然在容器、开发框架等核心技术上不如亚马逊、微软、IBM们,但开发者体验却是大大超过了这些外企们。
此外,先入为主的阿里、腾讯们由于进入市场的时间早,也赢在了起跑线上,按照阿里云官方的数据报告,目前阿里云的开发者已经超过了百万。
对于已经使用云计算的客户而言,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理由,现有用户不会轻易迁移自己的应用,因为迁移意味着成本、意味着用户体验的改变。而对于还没有使用云计算的客户而言,部署在世纪互联IDC上的Bluemix平台是否能经受住性能、安全性的挑战,这些都是IBM需要去说服用户、让用户信赖这个平台的必要工作。
简而言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外企在国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用户体验、产品性能的改进出发,我想,这是IBM需要正视的问题。
不管怎样,Bluemix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开发者调查显示,Bluemix也已成为“开发者首选平台”,市场增长速度10倍于平台即服务(PaaS)市场的平均水平。这证明IBM依然是那个值得信赖的企业IT服务平台,加上IBM在行业上强大的服务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Bluemix未来在中国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