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4510开发板移植uclinux手记
三、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1、 体系结构的概念
大部分宿主机的cpu都是建立在X86体系结构上的,如intel或赛扬的cpu,也有其它体系结构的,但没有arm体系的,因为arm几乎是嵌入式设备专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了。三星4510微控制器是建立在arm体系结构之上的。体系结构的不同,确立了不同的指令系统,就像cpu使用不同的语言一样。无法想象英国人可以读懂俄文小说,同样,为X86体系的cpu编译的程序,也无法运行在arm体系结构的微控制器之中了。
宿主机上运行的linux 操作系统,是建立在X86体系结构上的。在linux操作系统上编译的程序,一般也是建立在X86体系上的。可以编写几个程序,用linux操作系统自带的编译工具gcc编译它们,如果没有语法错误,它们就都可以在宿主机上运行了。但要实现在宿主机上编写程序,编译后程序能在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设备上运行,就需要一套特殊的“交叉”编译工具,如arm-elf-gcc等。所以,在linux操作系统的宿主机上编写程序,通过选用交叉编译工具arm- elf-gcc编译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就可以在arm体系结构的微控制器上运行了。这就是交叉编译的概念。
2、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通过引入arm-elf-gcc等交叉编译工具,可以在宿主机上建立交叉编译环境。这样,在宿主机上编译的程序,就可以在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设备上运行了。恒坚开发板自带的文件arm-elf-tools-20030314.sh,只要在linux环境下执行它,就可以建立起完整的交叉编译环境。
四、 编译和下载uclinux操作系统
uclinux 操作系统已经被成功移植到许多微控制器上,其中也包括三星4510微控制器。移植后的uc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中含有微控制器外围电路的设置,如 SDRAM数据线的位数。有些嵌入式设备,同样是使用三星4510微控制器,却用一片现代公司的8Mx16bits的SDRAM,这样微控制器与 SDRAM的数据交换,就只用微控制器的低16位数据线。微控制器中的寄存器EXTDBWTH,用于配置每组(FLASH、SDRAM和外部I/O芯片等)的数据线的宽度。恒坚开发板上是用两块8Mx16bits的SDRAM拼成了32位数据线宽。
恒坚开发板自带一套移植后的和压缩了的 uc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文件uClinux-dist-20030522.tar.gz,把它拷贝到宿主机linux操作系统的/home目录下,进入/home目录,并用tar xzvf uClinux-dist-20030522.tar.gz命令解压缩源代码文件,产生/home目录下的 /uClinux-dist子目录,此目录中含有编译uclinux操作系统的全部源文件。把恒坚开发板自带的压缩的补丁文件uClinux-dist- patch.tar.gz拷贝到/uClinux-dist子目录下。进入/uClinux-dist子目录,并用tar xzvf uClinux- dist-patch.tar.gz命令解压缩补丁文件,可释放出两个文件:mkpatch和uClinux-dist-20030522- helloworld.patch,执行./ mkpatch,既可对uc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打补丁。打补丁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修正源代码中的硬件参数设置,如原移植源代码是为一片SDRAM、16位数据线宽做的,而恒坚的板子上是两片SDRAM,并通过高、低16位数据线的组合,构成32位的数据线宽度。这就需要改变寄存器EXTDBWTH的赋值。还有原移植源代码是为8M字节的SDRAM作的,而恒坚板上是16M字节的SDRAM,这又要改变寄存器SDRAMCON0的赋值了。
打完补丁后,就可以在/uClinux-dist子目录下配置uclinux操作系统内核了。执行 make menuconfig,弹出的配置框中有四项内容。在第一项中配置设备(vendors)为Samsung/4510B,配置函数库为uC- lib,配置内核为linux-2.4.x。另三项可不动,保存后退出。然后顺序执行如下命令:make dep;make lib_only; make user_only;make romfs;make image;make。如果没有报告错误,在../uClinux- dist/linux-2.4.x/image子目录下,就会有三个文件。其中,image.ram是非压缩的uclinux操作系统内核,可以利用恒坚开发板自带的boot.bin(也就是一般所说的bootloader程序),通过网口传送到SDRAM中。这样,uclinux操作系统即可在 SDRAM中跑起来了。image.rom则是压缩的uclinux操作系统内核,并包含硬件相关的头文件等。利用恒坚的集成开发环境,可以下载 image.rom到开发板的FLASH中,下载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次上电后,uclinux操作系统就在开发板上跑起来了。当然,通过开发板串口与宿主机串口联接,在宿主机上建立控制台,是观察和操控开发板上uclinux操作系统的首要条件。
五、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 曾经想用cygwin代替linux操作系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没有成功。
2、 linux操作系统可以安装在大多数的微机上,但它无法识别我的一台三星显示器,那台机子上就一直没有再安装linux操作系统。我还有一台配有赛扬 500处理器的组装机,用它编译uclinux操作系统内核,有时会出现错误。有人说,linux操作系统对机器要求较高,所以我现在用一台标准配置的联想微机。
3、 由于我用的恒坚开发板上的FLASH芯片地址线17、18脚连焊了,我编译的内核文件image.rom,用恒坚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载后,总无法从FLASH中运行起来。我先分析了uc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没有找到问题;又做了一块Jtag接口板,来替代恒坚的接口板,还是不行;用了其它的FLASH写工具,才把问题定位在FLASH芯片上,前后用了两周的时间,才解决了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