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变革史:过去和现在 我们如何认识智能家居
英国一家调查公司Juniper Research去年曾出过一份关于消费机器人的报告就提到,在目前早期的消费机器人市场上,像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任务型机器人出货量最高。其中iRobot Roomba是销量最高的,2015年它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1400万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920.htm除了功能型的机器人,在社会机器人中看起来最不像机器人的Echo卖得也很火热。今年一份来自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的研究称,自从2014年发售以来,Echo已经卖出了300万台。

在亚马逊Echo的评论页里,有人评论说,自从有了Alexa他不再孤单。有了它也可以不用结婚了。
它们都没有人类的外形,但却实际能帮到人们做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提供信息服务之类的。
最执着于开发像Rosie这样的人形机器人的国家应该算日本了。从80年代启动第五代计算机计划以来,日本在人形机器人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由于日本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研究人形机器人这样的陪伴类机器人身上,它希望这种人形机器人能为老人提供陪伴或辅助功能,同时也能释放一部分新的劳动力出来缓解由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本田公司从1986年就开始了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到最新推出ASIMO已经有近30年时间了;此外软银也跟一家法国公司合作推出了Pepper。这些人形机器人跟人有相似的特征,有头和四肢,能像人一样行走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互动交流。
但是它离进入普通人的家庭仍然很遥远,因为实在太贵了。目前一个ASIMO的售价是250万美元,而在日本已经卖出一万台的Pepper也要1600美元。
此前日本一家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Tmsuk在2011年卖不出机器人时,取消了对客户昂贵的租赁计划时,它当时的发言人称,人们更希望由人类来照顾我们,而不是机器。除了价格普通人负担不起,它的功能也完全没有达到能帮助人类的地步。
此外,与这类陪伴机器人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仍面领着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问题。日本政府对它的投资也变得更谨慎。没有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和“未来厨房”类似,机器人管家也是人们在50年代对未来家庭生活的一个想象。它同样也还没有实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倒是多出了不少机器人,但是它们跟传统的家电一样,都有着垂直的功能来服务人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