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变革史:过去和现在 我们如何认识智能家居
同样类似的厨房概念的还有当时还在GM旗下的Frigidaire在1956年推出的“明日厨房”和Philco-Ford公司在1967年做的1999 A.D.短片中展示的未来厨房,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厨房作为未来生活中家用电器被使用的一个重要场景,而在这个场景中,这些电器全部由一台电脑控制,“一键搞定”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920.htm
GM推出的“明日厨房”
这些未来厨房概念的出现并不是当时那些家电企业的异想天开。
在20世纪早期,厨房成了家庭的中心,烤肉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大部分电器都与厨房有关。现代厨房在当时被认为是技术的奇迹,而围绕厨房最主要的消费者就是家庭主妇。
在这些家电公司看来“一键搞定”可以让厨房里的机器自己完成所有工作,不仅提高了她们在厨房里的效率,还让主妇们腾出手去做别的事情。当时,这些公司们认为这样的概念产品可能为它们打开新市场。
冷战是另一个推动了这些“未来厨房”流行的因素。“厨房”这个看起来跟冷战不太相关的家庭空间却成了美苏用来展现自己技术实力和意识形态优势的重要场所。
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展览开幕式上,尼克松和赫鲁晓夫在一个GE的柠檬黄厨房样板间前展开过一次激烈的“厨房讨论”。
他们讨论的当然不是厨房本身,而是当时双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之间的辩论。尼克松在当时的辩论称,厨房体现了美国人生活的趣味,它展现的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人们有更多选择购买的自主权。
然而到了今天,“未来厨房”并没有到来
技术并没有按照家电公司想象的那样发展。能被用到厨房来控制所有家电的中央电脑并没有成为重点。
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主导了计算技术的研发,它成为了当时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用户和资助者,因此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主要被放在了国防上。
随着后来计算机行业的商业化,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计算机领域的研发被像IBM这样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垄断。随着后来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个人电脑成为了80年代最火的产业。
在80年代,苹果、IBM这些做个人电脑的企业火了起来,电脑不再被定义为房间中心的计算器,而成为了为个人服务的计算设备。

IBM的第一代个人电脑模型 SCAMP
由于技术上的瓶颈,这些家电企业在60年代以来也并没有推进这些概念中的产品。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当GM在1956年带着它的“明日厨房”在荷兰展出时,所有的技术效果都是演员演出来的。他们自己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技术。
由于人们对于厨房认识的改变,未来的厨房在家里也不再那么重要。20世纪早期厨房被认为是“家庭的中心”这个观点也随着社会的变化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厨房不再只是一个做饭的空间,在美国人的生活中,除了被用来做饭,它还扮演起了把家庭成员聚集起来的社交角色。它开始跟其他房间融合而不再是一个中心。
人们对于厨房的需求也没有往家电公司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尽管“未来厨房”的想象中,做饭的效率极大提高了。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在家里要拥有这样一台设备的成本太高了。
从1960年开始,人们在家里做饭的次数开始逐渐减少,快餐业的发展让厨房最主要的功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由于规模化的养殖业和农业的发展,美国快餐业在50、60年代快速发展。美国饮食评论杂志《Food Review》曾把“不需要在家里制作食物”评为了美国人在最近30年来最大的生活变化。到1999年,美国家庭47.5%的食物开支都来自于厨房之外,比如外出就餐、去快餐店、外卖或吃一些半成品的食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