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变革:后来者的机会之窗
中国公司拿下四大家族之一的控制权,是国内机器人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库卡的营收中,来自汽车行业的收入占到一半,是四大家族中比例最高的,对库卡而言,与美的联姻既能帮助开拓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有助于其业务从汽车为主迈向多元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575.htm对美的而言,收购库卡是其企业转型的双重缩影,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制造升级,另一方面是主营业务的转型。2012年以来,美的已经累计投入了上千台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美的在收购要约中表示,“美的可凭借库卡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公司生产效率,推动公司制造升级。”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7月曾针对此次收购表示,“不能为了喜欢吃火锅就把海底捞买了”,美的收购库卡“还是把它(机器人)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言下之意,除了满足自身需求,美的还会借此进入机器人产业,将其打造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技术变革契机
机器人产业正处在技术拐点,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新的市场和颠覆性的力量
2015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魏洪兴和另两名合伙人联合创立了遨博智能科技公司。他感觉时机已到,机不可失。
遨博将自己的产品方向定位为人机协作机器人。所谓人机协作机器人,指的是可以与人在生产线上协同作业,而传统机器人如应用在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必须置于隔离区域使用。
“人机协同作业,意味着可以应用在不能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魏洪兴对《财经》记者表示。据他介绍,因为人机协同的特点,协作机器人还可以超出工业领域,拓展至服务机器人范畴,比如应用在医疗行业,与医生一起工作。
魏洪兴告诉《财经》记者,遨博的特点是能够自主生产除减速器外的其他核心零部件,从而为未来的价格竞争打下基础。遨博正在与一家国内减速器厂商商谈合作,未来将把机器人关节内部件模块化,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些模块化零部件也可以外售给其他机器人公司。
但徐方认为,协作机器人是一个技术定义的机器人,而不是市场定义的机器人。目前协作机器人市场才刚刚起步,应用还有待培养。
不过,业内普遍看好协作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前景。英国巴克莱银行研报认为,2015年往后的五年内,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台。而传统工业机器人历经40余年的发展,去年销量才达到24.8万台。
四大家族对协作机器人的布局迥异。西川清吾表示,安川电机未来的技术布局仍然将围绕传统应用市场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改进。比如,适应汽车制造轻量化的技术要求等,并持续改良精度、负载、可靠性等技术指标。
ABB是四大家中在协作机器人动作较大的。2015年4月,ABB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推出了其首款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YUMI。
ABB机器人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刚向《财经》记者介绍,YUMI的设想始于2006年智能手机革命兴起,当时普遍认为智能手机市场会迎来爆发式增长。ABB就研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型移动电子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李刚表示,移动电子设备生产线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小件装配体系。解决方案要适应生产线,还要确保附近的工人的安全,于是YUMI应运而生。YUMI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电子消费品行业需求,未来会在更多领域使用。

李刚认为,未来传统工业机器人和人机协作机器人会长期并存,传统工业正在向柔性、高效、协作、数字化的“未来工厂”演进,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另外,传统工业机器人结合各类视觉及环境监测系统,在安全控制上也可以更趋近人机协同。
张帷对《财经》记者表示,埃夫特将未来翻盘的点押注在智能工业机器人方面。埃夫特所称的智能机器人,是指将工业机器人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将每台工业机器人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分析处理后,为工业机器人的运行和定制化生产提供支持。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一个趋势是“体感示教”,即改变用工程师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传统模式,转为用视觉、语言对机器人进行调控,使机器人更为易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