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人工智能最大的雷区 百度先趟为敬了

人工智能最大的雷区 百度先趟为敬了

作者: 时间:2016-09-05 来源:AI商业评论 收藏

  难挣钱不是AI的错 现在太多的行业不挣钱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97.htm

  对于AI商业化,被接受最多的逻辑是: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下,AI替代劳动力可以节省成本。但这一模型其实还没有到盈利的临界点——AI依然是很昂贵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AI执行任务所节省的人力成本,目前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收益。开了五个分论坛来为AI招揽客户,分别落地的行业包括O2O、金融、汽车、媒体、出海。最后一个我不了解不加以评论,但前面四个——更高效率并不带来壁垒级别的竞争力。

  在主会场李彦宏亲自演示了AI辅助销售、AI讲解体育比赛等等应用。李彦宏的演示里包括了在一名云的企业销售向客户推销的电话里,AI实施提供资料辅助的过程。我们很难评论这种应用是不是真正达到了提升成交率。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应用试图让资浅的销售具备资深销售的能力,减少了销售人员因为经验不足而丢单的可能。

  

 

  但在现实中,所有人都知道资深销售人员的价值。在优酷和土豆对战正酣的时候,优酷挖走土豆一名销售人员,他入职时直接带来了一份数千万元的康师傅广告订单——这原本是计划投放给土豆的。我想即便是经历过最顶尖销售训练的AI,也无法做到这些:客户的信任、有效的人脉和触达痛点的服务。

  AI解决了一些销售的问题,但无法给销售工作带来质的飞跃。也许当AI工具的价格低到像白板、投影仪等必备工具一样便宜时,每个销售都会配备一个。但目前,AI在营销中带来的价值,还不足以让AI服务商盈利。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李彦宏举例的《魔兽》电影营销。按照传奇影业在VCR里的说法,大脑帮助《魔兽》电影实现了超预期200%的票房收入。

  但这是《魔兽》电影啊,这是传奇影业啊——不用百度大脑也会超过200%的。事实上,传奇影业早早地被暴雪踢开,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传奇影业只是把《魔兽》当做一个IP,而没有充分理解暴雪的影响力。在暴雪撤出、传奇影业失去《魔兽》后续电影权益的时候,传奇影业对《魔兽》预估过低,以及控制营销预算丝毫不奇怪。

  但另外一方面,《魔兽》电影占据了整整一个月的舆论头条,并不是传奇影业、暴雪、腾讯影业或者说百度大脑做了什么决定性的工作。而是全球数亿人自发地创造了许多传播素材和传播行为。

  “那些可看可不看的人,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合适的资讯可能会去买票。”传奇影业如是说。这句话没错。但实际情况是,并不需要一个AI去协助决策这个合适的时机或者合适的资讯是什么。在那一个月里,可看可不看的观众,被万人空巷的热情所裹挟和感染,他们大多数都看了电影,因为《魔兽》和暴雪粉丝,而不是因为AI。

  如果百度大脑能举出其他案例,比如帮助《盗墓笔记》这样的低分IP电影提升200%的票房,或者《谍影重重5》这种原本期待值很高的大片,都是具有说服力的。偏偏选择了一部“即便是放90分钟PPT都要买票进去看三遍”的《魔兽》,这让人有些遗憾。

  几乎所有科幻电影里都提及未来AI有能力发布“万人空巷”的资讯与内容。但现在?营销费用消耗的大头还是创意与执行,而且省不了。

  之前百度在面对舆论争议时,百度外卖曾经发声,认为自己在数据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百度外卖是具有技术含量的。但结果呢?三头鼎力的送餐市场,在消费者的感知和选择中,可选餐厅的丰富程度、以及补贴额度是更高优先级的选择。这都是靠地面部队和资本空军惨烈的打下来的。从数据来看,百度外卖的智能化,并没有为百度节省多少补贴费用,也没有让百度外卖占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我们假设饿了么和美团都不够智能吧。



关键词: 百度 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