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到工业机器人 长虹人工智能野心迅速蔓延
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李刚表示,长虹和ABB将依托联合实验室,在应用开发、生产、系统集成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传统家电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向更节能、更环保、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实现共赢。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18.htm

据了解,这一项目亦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棋局的重要一步。工信部网站显示,经企业现场答辩、专家组评审等环节,高标准筛选出2016年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长虹"基于个人化定制的家电智能制造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建设"项目成西部唯一入选项目,同时也是彩电业唯一入选。
"长虹与ABB的合作是双方的优势互补,长虹拥有巨大的智能制造能力,希望借ABB扩展技术优势,扩张全球资源。而ABB欲借助长虹进入中国市场,拿下人工智能产业即将为中国带来的巨大机遇。"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
ABB的助阵,将大幅缩短长虹朝向大规模定制的行进周期。在业内人士看来,ABB之所以选择长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也是看中了长虹当前的发展基础。目前,长虹内部重要部门、岗位等均已全面实施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然而,对于正在向人工智能狂奔的长虹而言,仅仅是瞄准系统方案解决商这么简单吗?
人工智能引资本进驻
欲拿下全产业链?
火爆的人工智能产业催生众商业模式雏形显现,这也引得资本竞相进入这一产业。资金雄厚的微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向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并开始涉足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过去三年中,创新工场向美中两国的25家人工智能相关初创企业投入了约1亿美元的资金,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还试图从外国竞争对手那里吸引人才。然而海外资本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这些大动作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
"目前众多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尚处在产品层面,在商业模式上还不成规模。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独特性,大数据和物联网如天然屏障,让部分外资厂商智能在中国卖硬件,不能人工智能核心领域。"业内人士认为,这反而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机会。
不过有些家电企业却走入一个误区,盲目跟风三星、LG,在人工智能产业冲动布局,部分中国家电企业的前瞻性仍然欠缺。
长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单纯的硬件思维已到天花板,企业需人工智能领域内重在软件定义硬件,外重在内容服务的应用。长虹有自己需要走的路,将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打法,有步骤地在人工智能产业迅速打下市场。"
最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将产品落地的长虹,似乎是有备而来,对这一产业看得更透。
实际,长虹对人工智能的涉足远比外界想象得要早。据了解,长虹早在四年前就成立了人工智能专项研究团队,目前已经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人工智能电视,只是长虹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部落地。
"长虹真正瞄准的是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其已经开始从家庭机器人向工人机器人进攻,并有意打造这一产业平台,未来随着这一产业的逐步成熟,造局者,将是最大的赢家。"业内人士如是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