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业界动态 > 液晶面板之后 中国为何又掀柔性AMOLED投资潮?

液晶面板之后 中国为何又掀柔性AMOLED投资潮?

作者: 时间:2016-09-01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编者按:从早期的黑白影像世界到彩色世界的巨变,显示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而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在整个显示行业还在热衷于曲面显示器的时候,柔性显示屏再次打破技术局限,国内的面板厂商看到柔性AMOLED面板难得的历史机遇,争先恐后地投资建厂,谁都想抢先拿到这波市场红利,国产面板商的加入无疑会让柔性面板的普及进一步加速。

  慎重投资柔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348.htm

  对于柔性面板来说,技术是十分关键的。但光有技术还不足以支撑量产线的运作,还需要相应的产线人才、产线管理经验以及技术积累等,所以目前大部分承接柔性项目的厂商此前都有LTPS技术和硬屏AMOLED面板的经验。

  据一位宁波项目评审专家透露,宁波鄞州区柔性AMOLED显示屏项目技术负责人来自我国台湾莱宝公司,投资人来自新加坡,该项目此前在宁波另一个区经过业内专家组评审过,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没有明确给出技术团队、技术路线、第一批产品涉及的相关指标以及设备的采购、产能。当时评审专家组给出的建议大概是柔性AMOLED显示屏项目虽好,但是要慎重,项目涉及的相关材料还不足,需要补充。

  当初河南激蓝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信阳OLED项目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投资总额太少,100亿元难以支撑OLED项目;其次,信阳OLED项目最终没能落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有产业经验的核心技术团队。所以信阳OLED项目现在已经处于搁置状态。业内人士指出,AMOLED显示屏项目不像光伏项目一样,只要有一个主要的技术负责人就能把产业管理起来,AMOLED项目需要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有经验的团队,AMOLED项目要落成很难。所以在各项指标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强行上马OLED项目,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近日,记者在百度百家上还关注到一篇分析国内OLED技术现状的文章。该文章指出,国内传统显示企业基本是跟随柔宇或三星,缺乏核心的创新技术,更多的可能还是在捕风捉影。该篇文章明显是在误导门外汉,一家没有产线、仅有实验室经验的创业公司怎么能和三星公司相提并论呢?而且国内京东方、天马、友达、和辉光电、国显光电和信利不仅有相关的OLED产线,还推出过柔性AMOLED样品,其中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LTPS生产线也已经开始柔性AMOLED面板的试生产,怎么国内面板厂商的技术都不如柔宇科技了?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指出,产业和研发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实验室研发,花几千万元买了相关设备可能就可以做出样品,但是工业生产完全不同,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匹配、考虑良品率、考虑成本控制、考虑指标的一致性重复性等。例如,每天维持工厂净化车间24小时运转和生产将产生巨大的费用,这将对企业形成无形的压力。所以仅有实验室经验是不够的,在向OLED产业化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有产业经验的技术团队,这是最基本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液晶面板 AMOLE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