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缺失 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化之路漫漫
宇通客车拥有多年研发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经验,该企业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认为,电池系统开发成本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低、核心材料及零部件依赖进口,都是掣肘氢燃料电池客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365.htm中通客车文化品牌部部长李笃生表示,氢燃料电池客车是代表着新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沿科技,是新能源客车发展的方向,但在氢的提炼、存放等关键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制氢、氢气运输,以及燃料电池相关组件的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存在不小的差距。”陈全世补充说,主要涉及制氢技术、氢气罐(存储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还包括加氢站现场储氢、高压阀及传送管道的生产等产业链上游的氢能供应链,核心技术电堆的研发供应等方面,相关企业仍需提高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努力追赶国外同行。
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商业化需假以时日
“从目前的情况看,燃料电池现在还不具备产业化能力,我不建议企业大量参与,而是要由研发机构去做关键试验研究。”陈全世向记者表示,虽然市场对氢能源汽车有相当高的期待,但从氢能源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便捷性上看,目前还不具备锂电池汽车那样的成本优势和使用条件。
“国内整车厂不具备氢燃料电池生产的资质,搞一些示范运营还行。没有核心技术如何产业化?”陈全世认为,从电池购置、车辆购置、能源使用、维护保养成本的替代经济性上分析,氢动力电池的四项成本均高于内燃机客车,还不具备大规模替代的基础,而锂电池成本在后三项上低于内燃机客车,且具有明确的成本下降通道,具备替代内燃机客车的条件。“早在2006年的时候,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就在北京开始示范运营,但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运营过程中问题重重,最后不了了之。”陈全世补充道。
“目前我国氢能源利用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技术、相关政策和产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挑战。因此,真正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产业、市场政策的共同推动和努力。”王健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