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安全问题频现 谁来负责?
对于无人机厂家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大疆其实仍然走在了最前。对于航模爱好者,他们大部分知道“炸机”难免发生,认同“零件是消耗品”这样的观点。但是对于小飞机无人机行业,厂家则需要更加主动建立制度,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目前对于行业内各厂商的售后投入,很大程度也由产品市场占有率所决定,除了大疆,昊翔、零度、极飞虽然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但多数都是由研发和市场人员扮演技术支持的角色。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4823.htm我们可以参考大疆售后的发展历程,看看无人机售后体系的建立有着什么样的挑战。大疆在2012-2014年期间,由于技术问题,在责任划分问题上确有不足,随着飞行记录系统和售后保障体系的完善,这几年大疆售后的用户口碑才有了彻底的改观。其中最明显的事例就是SB-DJI网站前后态度的转变,这家网站早在2013年就建立,一直致力于炸机资讯的曝光,帮助购买了各品牌无人机的消费者维权,但在当时主要是针对大疆。
不知道是不是SB-DJI网站的原因,之后的两年,大疆售后迅速成长。产品本身的成熟是一方面,由黑匣子数据分析得出的责任划分会更加明晰,每个售后都有独立的Case号让整个售后服务清晰可追溯。而DJICare和第三方责任险的推出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除保修之外的双重保险,这些措施推出之后效果明显。这几年关于产品质量的售后纠纷越来越少,让大疆售后完成了从备受指责,到不断完善的转变。
大疆占据了至少70%的国内市场和50%的全球市场,在庞大的销量之下,即使故障率极低,最后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故障数也远超其他品牌。更何况作为少见的硬件独角兽公司,其本身的知名度就会引来媒体乐此不疲的报道,其中又属“炸机”最能博眼球了。但事实上,高销量和知名度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质量的自证。
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
无人机作为一个技术难度非常高的产品,其受众在由发烧友到大众消费者的转变中,必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问题。各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必定会更加严谨和完善,比如硬件上,双冗余设计、主动避障功能让安全更有保障,双目视觉也让无人机更加稳定;软件上,新手模式、地理围栏、异常警报、智能返航和详细的黑匣子数据,对于安全保障和售后判定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现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居首位的其实是用户的玩具心态和新手的训练不足导致的错误操作;其次还有信号干扰、磁场干扰和大风等外界因素;而产品故障和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