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购GE看海尔人单合一的文化力
海尔成功收购斐雪派克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埃里克斯是斐雪派克美国分公司的墨西哥裔员工,是FPA电机互联工厂的小微主。2012年,海尔整合斐雪派克之后,埃里克斯只身来到中国,开始准备在中国建立斐雪派克的工厂。从语言、生活习惯样样不通的零起点,到在海尔支持下逐渐建立起了一支100人的小微团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2567.htm过去三年,斐雪派克更好地拓展全球市场,并实行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的三权让渡的治理机制,5/7的董事会席位和全部管理层都是本地高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
另一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则是海尔收购三洋白电业务。2011年7月28日,海尔与三洋电机签署整合协议,海尔整合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
而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之后,海尔如何整合跨太平洋两岸不同环境下的庞大资产,也成了最被关注的问题,海尔随即回应了实行“轻度整合”并将以此指导整合计划及其实施。
所谓“轻度整合”的主要举措包括:确保被并购方管理层充分参与;通过搭建品牌委员会机制,确保对并购方品牌价值的充分保护和升值;坚持并购后的本土化、独立运营;并对关键能力的培育(如研发、品牌、先进制造)提供充分支持;提供更广阔的全球范围职业发展平台,并保留现有的组织架构和高管薪酬、考虑积极的人才保留计划;评估两家企业的文化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内部员工沟通和文化研讨会等方式,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文化融合。
思想基因的传承与影响
工业时代的观察者彼得•德鲁克,曾把过去200年的组织创新总结为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核心是机器取代了体力,技术(technology)超越了技能(skills)。第二次是生产力革命(productivity revolution),大致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核心是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普及,工作被知识化,强调的是标准化、可度量等概念。公司这种新组织正是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而兴起。第三次是管理革命(management revolution),知识成为超越资本和劳动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体力劳动相比,知识工作者是否努力工作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应地,管理的重心转向激励,特别是动机的匹配(incentive alignment)。期权激励是这20年高科技企业大发展最主要的组织创新。
沿着这个思路,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对文化的认同,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自然生发的,不是人工植入的。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精英员工们再也不需要用传统的方法去考核、激励,公司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奖励。本质上他们都是自驱动、自组织的,对文化的认同非常较真。为了享受适合自己的文化,愿意付出、拥护、共创。一个和他们的价值观、使命感吻合的文化才能让他们慕名而来,聚在一起,奋发进取,因而组织的核心职能将演变成文化与价值观的营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企业创造了不同的社会基因或者思想基因,而这一文化基因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
收购GE就体现出海尔文化基因的辐射和影响,走出海尔这一家企业的边界,在行业内实现协同。
海尔收购GE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家电产品的范畴,影响也绝不仅限于海尔公司内部。张瑞敏建立“自以为非”企业文化,“构建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让海尔摆脱了家电行业长期以来的价格战泥淖,甚至可以说,张瑞敏创造的文化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它把员工从传统的科层制中解放出来,把全球资源都组合起来,对产品不断迭代升级,自发现市场需求,自演进达到目标,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有自己的用户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用户创造颠覆性的产品,未来,将由此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