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丹麦成为欧洲机器人中心的5个原因
丹麦已经成为欧洲机器人产业的领头羊,甚至很多人认为它对于整个欧洲大陆经济的生命力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丹麦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区域,研究者和企业可以从中学习其成功经验并应用到自身的发展中吗?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2382.htm诚然,巴黎和波士顿有良好的机器人研发社区,这得益于当地大学的附带效益;硅谷和北京都在高科技产业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慕尼黑,底特律以及匹兹堡是「机器人汽车制造」到「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产业枢纽。
但是他们不应该满足于它们现有的成绩,因为全世界的城市和区域正在饥渴地挖掘本地人才、合作伙伴和行业市场地位来保持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增长。
「机器人商业评论」网站(Robotics Business Review)一直在报道丹麦的机器人产业,但我还是得亲眼去看看丹麦的公司并和参加Robo Business Europe2016大会的业内人士聊聊。
一、远见和坚持
一个容易被忘记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实是,一些个人的选择帮助了奥登塞市成为当今的机器人技术增长中心。创新是好事,但是技术需要人的决策才能被实现。Carsten Steno在他的新书《ACluster of Success:Universal Robots and the Danish Robotics Movement,1986 to 2016》中回顾到:航运巨头和MærskMc-KinneyMøller和澳大利亚教授John Perram为了应对上世纪80年代末来自于日本的竞争,转变了奥登塞大学的研究方向。
对于学术界来说,追求基础的研究以获得更多学术成果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两个人却大胆地将研究方向从「应用数学与分子模拟」转变到「机扑焊接指导」上。

成功不是自己找上通用机器人公司的,CTOEsbenØstergaard说
研发出了四个「九轴机器人」的AMROSE项目证明了什么才有商业发展前景,但如果丹麦政府没有在本世纪初的经济衰退时期进入市场,它们也可能也毫无价值,Steno在参观机器人工场时回忆到。
这最终导致了丹麦科技学院(Danis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DTI)的建立,DTI会反过来帮助奥登塞大学形成了上述的大学附带效益,例如奥登塞机器人社区的领头者Universal RobotsA/S。
在通用机器人公司的新总部,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执行官EsbenØstergaard讲述了他的公司是如何应对早期资金匮乏和在扩展协同机器人产品的同时保证质量等挑战的。通用机器人公司的人机合作机器人也许不比它的竞争对手快,但这家公司仅仅专注于一条产品线上,来尽可能地实现「即插即用」。这使得用户和生产商能够在不需要防护笼(safetycage)的情况下广泛地应用人机合作机器人,他说。
「人机协同利用了两者的优势」,通用机器人公司电气组负责人Scott Fetzer说。
随后成功就到来了,「通用机器人」的员工数和年机器人产量已经翻倍,Østergaard说。美国泰瑞达公司去年以2.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通用机器人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