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竞争促智能手环分化的背后是健康or时尚?
与健康一脉相承,据詹姆斯·帕克透露Fitbit将更深进入到健康医疗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在美国我们发现Fitbit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根据健康数据记录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所以我们想把这个现象复制到全球。”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892.htmFitbit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整合更多的数据到数字医疗系统,例如将产品销售给大公司,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帮助员工更有效率地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在让员工变得更健康的同时,减少医疗支出。其次要做好数据的迁移,与医院合作,获取更多病人的健康数据,同时将在数据管理和潜在价值挖掘上下功夫。
不管是从用户忠诚度,抑或长期数据积累价值而言,与医疗健康的深度结合都将极大解决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的弱需求现状,而相应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管理能力,也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在红海中胜出的护城河。
同样是切入细分市场领域,智能可穿戴硬件厂商Misfit的路径则截然不同,在被FOSSILGROUP收购之后,时尚化成为其新的发展路径。例如Misfit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智能水晶手表,在产品美观时尚度上做了不少改动。

FOSSILGROUP中国区副总裁AnnemiekBallesty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将让产品与众不同。确切地说,这将引领厂商瞄准不同的细分市场。
未来FOSSIL有意进行个性化定制珠宝,尽管现在受限于材质、尺寸,还有功能和时尚的平衡,但是当市场进一步细分,仍然有着不小的商业机会。
在Misfit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楷看来,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分成专业、运动和健康还有时尚三个不同的细分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几年说智能可穿戴设备,而未来肯定是穿戴智能化。”
垂直化、细分化发展,给可穿戴设备的跨界形式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此前美国消费技术协会消费电子展及企业运营战略高级副总裁凯伦·查布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不拘泥于常见的手环、手表等形式,产品形态将更为丰富。
可穿戴制造商们也在试图进一步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例如可穿戴皮肤贴片正成为可穿戴市场越来越受注目的产品形态,它既能够用于运动数据跟踪,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病患监测。
虽然相应的技术依旧不够成熟,在功能的丰富性上,短时间内也难以替代手环、手表类可穿戴产品,但不得不说未来的可穿戴产品“将在产品形态上,更加便捷、无感,产品外观更适合其应用场景。”王昕表示。
根据Fitbit的IPO招股书显示,在上市之前,Fitbit已经获得包括风险投资公司FoundryGroup、TrueVentures、软银等在内的投资。作为第一个由创投投资的穿戴式设备厂商上市,股价走势的下滑流露出资本市场的担忧。而拿到小米、京东投资的Misfit,在产品发布两年后就急于出售,同样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失去耐心的资本压力。
从硬件业务切入到内容业务,在细分化、专业化基础上,无论是Fitbit抑或Misfit都正在寻找新的故事,尝试在硬件成本计价方式之外,通过软件和附加价值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