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竞争促智能手环分化的背后是健康or时尚?
伴随生产的成熟,苹果、三星等巨头的进入,以及风投的冷淡,整个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空有噱头、实用性不足的入门级硬件产品迎来倒闭潮,而以Fitbit、小米、苹果、Garmin、三星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巨头,出货量占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892.htm虽然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设备出货量年增67%,但这些可穿戴设备巨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如图表所示,出货量前五名分别是Fitbit、小米、苹果、Garmin、三星和BBK,2016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5%、19.0%、7.5%、4.6%和3.6%。

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设备出货量
作为最早进入智能手环领域的公司之一,Fitbit顶着智能硬件第一股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环、手表厂商的光环,第一季度出货量480万只,市占率24.5%,依然占据行业头把交椅。但不断暴跌的股价以及低于预期的盈利,表明这家健康追踪设备厂商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而苹果则更为惨淡,出货量从前季度的410万只骤降至150万只,市占率为仅为7.5%,滑落至市场第三名。
“所有的轻手环创业都会死掉,我们过去不需要它,现在不需要,将来更不需要一个手环告诉我走了多少步,而功能性手环除外。”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淮表示。
他们或专注于核心功能挖掘,或与时尚结合,通过更清晰的产品定位,增强用户黏性。
“在功能上,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更为丰富,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可穿戴产品。如现在出现的针对儿童市场防走丢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鞋,健康领域的针对人体各项健康指标的监控和预警的可穿戴监测设备。”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靠计步器起家的Fitbit一直深耕健康和健身领域,去年曾收购专门定制健身方案的Fitstar公司,以提升产品的在线锻炼功能。其着力研发的两款新产品核心功能都集中于健康追踪,包括监测心率,还有各种日常活动、睡眠、提供健康总结。
“专一、有针对性一直是Fitbit在产品设计上的原则,一些智能手表给用户提供的功能太多了,我们始终是关注健康健身领域,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加深更多智能化的功能。”FitbitCEO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詹姆斯·帕克坦言自己也观察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分化现状,针对老年人、儿童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这些领域都有利可图且取得了成功,但仍需关注最核心的领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