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洗牌加剧 手机市场将出现“马太效应”

洗牌加剧 手机市场将出现“马太效应”

作者: 时间:2016-05-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编者按:风光如苹果,也抵挡不住行业低谷的来临,一些原本便难以为继的手机公司,更是悄无声息地选择了裁员来渡过难关,用裁员来削减运营成本只是一种短期策略,产品的功底和软硬件生态链未补齐才是最大的隐患,毕竟手机品牌想要靠卖硬件实现盈利,并不可行。

 在上周三的员工会议上,董事长王雪红宣布将裁减部分员工。去年8月,已经宣布裁员15%,总计2250人,其中包括台湾的1300人。当时的目标是为了将运营成本降低35%。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644.htm

  情况似乎并未好转。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6亿新台币(约为5.2亿人民币)。这已经是该公司第四次陷入亏损。HTC中国区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还没有实施裁员的计划,如果裁员会有官方声明。“手机、和其它的新业务都是并行的,不存在重心转移的问题。”

  如果说HTC因不景气而出现过裁员是意料之中的话,诺基亚、LG的裁员则说明这一行业正变得举步维艰。诺基亚今年4月就曾传出将全球裁员14%的消息,上周五,该公司对外证实在芬兰地区再次裁员1032人。此次裁员正是其全球裁员计划在芬兰的执行,覆盖诺基亚多个业务部门。

  对于这些手机厂商来说,用裁员来削减运营成本只是一种短期策略,产品的功底和软硬件生态链未补齐才是最大的隐患。毕竟,在苹果赚取了绝大部分利润的前提下,其它手机品牌想要靠卖硬件实现盈利,并不可行。

  洗牌加剧

  反观国内品牌,有着“山寨之王”之称的天语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尼比鲁早已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今年3月,曾打破京东众筹纪录的大可乐手机宣布关闭。大可乐创始人丁秀洪发文称,手机行业的洗牌比预期更快、更残酷,大可乐的问题出现在资金链的断裂。资本寒冬的到来,导致原本谈好的投资协议,最终难以兑现。

  老牌厂商的现状则更加落寞。上周,微软以3.5亿美元将诺基亚功能手机相关业务卖给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和芬兰公司HMD。此次购买主要由富士康出资。HMD Global是一家获得私募股权支持的芬兰公司,由微软和诺基亚的前高管们领导。

  富士康和HMD Global还与诺基亚达成另一项单独协议,获得使用诺基亚品牌生产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授权。这些设备将采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他们计划在未来三年花费5亿美元进行推广。此次,诺基亚通过“卖商标”重回手机市场的消息一出,诺基亚曾经的用户唏嘘不已,业界唱衰之声也不少。

  资深TMT观察人士马继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诺基亚品牌在不少中国消费者眼中,仍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和不错的印象。“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诺基亚的手机。至于要回归到以前那种领导地位似乎是不可能了。除非能推出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颠覆性创新,否则诺基亚只能是一个跟随者。”

  根据LG移动部门主管赵俊镐的内部邮件,LG手机部门或将面临裁员,据LG上个月公布的信息,旗下移动部门在2016年第一季度亏损17亿美元,已连续亏损三个季度。

  马继华认为,手机领域虽然存在增长放缓的情况,个别季度销售量会下降,但衰退的情况并未出现,未来还会有一定的增长。也将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随着华为、小米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越来越难活下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HTC VR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