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与市场前景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447.htm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当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市场尚处于培育期。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九大战略重点与任务中的一项内容。

政策红利到来
重振制造业已成为工业大国竞相实施的国家战略: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旨在调整和提升国内传统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德国公布《确保德国未来工业基地地位——未来计划“工业4.0”实施建议》,目标在是8~10年内实现“工业4.0”;英国公布《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和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推出了制造业创新3.0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上不断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相关规划和专项政策陆续出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政策环境。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强国“三步走”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规划提出的诸多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中,新型传感器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和伺服控制机构等,都与机器人产业直接相关。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也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最大需求国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行业的火热及地方政府补贴等产业政策的推动,机器人在各行业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正在形成制造业领域的常态化。
机器人在一些中低端市场的应用迅速扩大。例如,在3C行业(电脑、通信和消费性电子),由于作业精度高、生产节奏快、劳动强度大,机器人颇受欢迎。航空、航天、物流、船舶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发布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2018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85万台、9.81万台、12.27万台,年均增长25%左右。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
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最新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各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率排名中,亚洲地区居榜首,中国以59%的增速成工业机器人最大需求国。
尽管过去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但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指标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34台,国际平均水平为56台。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437台机器人,日本为323台,德国为282台,美国为152台。
按罗百辉估算,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到20万台。假设单台机器人平均售价为20万元,2016~2020年5年内,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总规模将近2000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