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市场分析 > 工业4.0隐含着什么 不要被忽悠了

工业4.0隐含着什么 不要被忽悠了

作者: 时间:2016-02-26 来源:搜狐 收藏
编者按:好好的工业4.0可能就被“忽悠”了,反而会在热潮中耽误了工业4.0的发展,被概念和模式绑架的一定是那些默默耕耘客户价值者。

  三、不能等同于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454.htm

  第三点,不论是红领也好,或者说也好,它一定不能等同于,它是智能产业,是产业的智能化,不是制造智能化。只有从产业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我们知道,有很多方向是可以创新的。比如:

  智能设计,设计的智能化。像波音公司用来设计飞机的软件就有8000多种,它的设计是智能化;

  智能试验,试验的智能化。我们现在工业产品设计出来以后要先做样机,样机出来以后再进行试制,然后不断修改、调试,要通过不断的试验。而试验智能化以后,我们的产品不用再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实物来,再去一次一次地修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完成试验的过程;

  智能物流。最近在微信上有一篇比较火的文章,就是讲亚马逊的仓库。智能物流目前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它有如一个支配一切的大脑,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大量货物的快速出入库;

  智能服务。比如一台飞机发动机出厂以后,传感器会自动将运行数据传回,以供进行大数据分析。它的运营状况是怎么样的呢?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时候需要维修?哪个部件需要更换,都会有非常详尽的跟踪;

  再就是智能生产和产品的智能化等;

  还有就是智能产业链或智能产业生态圈。比如说红领的C2M真正成功的话,就形成了智能产业链或智能产业生态圈。

  四、工业技术不发展,制造可能还是“垃圾制造”

  我们从红领集团的案例中也可以得出的第四个启示是要厘清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

  在提到工业4.0,是要,要智能化之后,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通讯,是信息技术。实际上,我们最缺乏的,可能还不是在信息技术上,而是我们的工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前段时间有人提出,互联网+垃圾产品=垃圾产品,套用这个逻辑,如果我们的工业技术本身不能发展,那么我们的工业4.0制造有可能还是“垃圾制造”。

  我想,工业4.0的智能化一定是以我们的工业技术数据化为基础的。比如波音公司用于飞机设计的8000个软件,是他们在制造飞机的过程当中所积累的千千万万个“KNOW-HOW”,并把它数据化以后形成的,只有把这个数据化了之后实现的智能化才是真正的智能化。所以我认为,未来工业4.0所遇到的真正的挑战,是我们的工业技术要过关。比如工业机器人是连续生产,其精准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伺服系统、执行系统等等,其背后的支撑都是工业技术。所以,我们的工业4.0,逃不过工业技术这一关。

  五、智能工场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

  再有,智能工“厂”和智能工“场”,一字之差,但谬以千里。

  工厂是连续生产,里面的工业技术非常复杂,精度、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但是一些“工场”,是间歇性的,没有复杂的工艺,对精度和可靠性相对工厂,要低很多,就像服务机器人比工业机器人难度要小一样,我们存在许多工作场所,可以通过物联网和智能化,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说我们有生态检测系统,比如防洪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区域内的水流进行监测,我通过沿线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何时会发生洪水,洪水有多大。再比如今天讲到的智能物流系统,比如智能天气预报系统,比如垃圾回收系统等等,我们把它叫智能工场,从这个概念来讲,不仅要盯着“工厂”,还有很多“工场”需要我们创新,还有很多机会。

  所以,通过红领集团的案例,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工业4.0不能够仅仅理解成为智能制造,如果把工业4.0等同于智能制造,就有可能被误导。

  总之,在2015年我就已经提出,未来是一个智能地球,这与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是有区别的。那么既然是智能地球,未来的工业4.0一定是很有前途的,但是第一,不要被美妙的,所谓的商业模式所束缚,不要从模式出发,一定要基于价值逻辑,一定从客户从价值出发,一定着眼于战略创新而不是运营创新;一定要从整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来看,有智能设计、智能试验、智能服务等等,同时要注意两点,工业技术是基础,智能化首先是工业技术的数字化,要老老实实地把工业技术提高上去。当然,智能工场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大家关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十年后,回头望,一片喧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工业4.0 智能制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