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本是伯仲之间的中兴和华为 为何今日差距却如此巨大?

本是伯仲之间的中兴和华为 为何今日差距却如此巨大?

作者: 时间:2016-01-18 来源:第一财经 收藏
编者按:一向“求稳”的侯为贵,此时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坚持“稳健、平衡”的行事风格,考虑以变制变。

  前高级副总裁何士友是这样描述他所认识的侯为贵和任正非的:“1992年我初次接触侯总的时候,就感觉他像国有企业的厂长,一个老工程师的感觉,对人比较慈和友好,比较强调人性化的一面。而任正非主导的则完全按照军事化的方式管理人,赏罚分明。”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5850.htm

  在王安看来,侯为贵这种风格的正式确立可能是在经历“小灵通事件”之后。

  “在2002、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转型,当时中兴做小灵通特别成功,超过了UT斯达康,小灵通一下子把公司给救活了,从那时起中兴才开始做手机。”在王安看来,当时中兴的手机业务让都直称羡慕,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后,中兴与的差距慢慢被拉开了。

  “最早的时候,两家的差距基本没有,一个100亿,一个80亿,基本在一个水平上,但是从2004年以后,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大,一开始华为是中兴的1.5倍、2倍、2.5倍,到现在差不多3倍。”王安认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侯总作为管理者更加注重经营的现金流。

  中兴、华为的差距拉开就是从做小灵通开始的,中兴尝到了赚快钱甜头。还有一个原因是3G技术路线的选择,WCDMA和CDMA,中兴选择了CDMA,但技术先进的CDMA成本高,反而市场表现不如华为选择的WCDMA。

  “华为在早期的时候聚焦是在固网上,因为那时候手机的能力还没有做起来,大家还是做有线、路由、交换为主。2004年以后,华为变得更加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中兴则更加务实,重视现金流;技术路线上,中兴选择了CDMA,华为选择了WCDMA,但CDMA后来被高通也放弃掉了,授权费各方面成本都很高,所以没法进行大规模普及,WCDMA专利分散,方便大家形成交叉专利,很快成本就能降下来,华为抓住了这个机会。”

  不过王安也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武器,究其根本还是公司策略导致的。“一个是激进型,一个是稳健型的,两个公司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去找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研发人员。中兴前任总裁是南京邮电学院老师,身上有书卷气,所以他会认为CDMA就是好,但好技术在商业上却不一定能成功。最简单的例子是摩托罗拉的依星计划,它计划发射28颗卫星,就再也不用布网了,这个想法是好的,但被成本拖累了。”

  对于这个问题,项立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他曾经也和侯为贵聊过,“我说为什么你看一些东西比华为准但后来又被超过了,侯为贵说我不是比华为准,我是跟踪了很多东西,一看到这个机会非常大,我就发力,一看到机会不大,渐渐就放弃了。”

  从侯的回答中,项立刚说可以看出其与任正非的不同: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力出一孔,这就是军人的风格。侯为贵就是比较温和,相对比较均衡。“所以在中兴工作,压力相对华为也小一些。”项立刚说。

  王安表示,这两种风格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中兴沉稳有余,进取不足;华为挥斥方遒。不过这种求稳的风格虽然让中兴整个企业都变得四平八稳,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锐气,但也帮助公司渡过了众多难关。“2009年以来很多同行业公司已经消失了,而中兴、华为在全世界站住了脚,也不容易,这点员工的感受特别深。”

  坚持与改革

  私下里,侯为贵也秉承了“国企老厂长”的低调、简朴风格,甚至有点过分传统。

  虽然在商场驰骋,但私底下的侯为贵有几个习惯是雷打不动的:飞机上看书、坚持坐经济舱和爱运动。

  “侯总出国的时候基本上是坐经济舱,不是说公司承担不起这点钱,毕竟只是几万块钱,但他还是要坚持坐经济舱;还有出国访问时一定要去比较艰苦地方视察下,和员工吃顿便饭;不用电脑办公,上传下达是打纸质报告。可能一方面是要给下属做表率,一方面也是那个年代的人养成的习惯。”王安对本报记者说。

  利乐也透露,侯总没有专属的秘书,他身边的行政秘书还是以前当过保安的,现在有点保镖的意思。

  “有一次我听高晓峰讲他爷爷,吃完饭还拿馒头片把碗给擦了一遍,擦干净了,水一冲就行了,这不像平时在家里,在外面多少你还得留点儿面。但侯为贵就有点这样,出差的时候经常让人带着电饭煲,带点米,在宾馆里面煮粥,他不是百分之百的素食主义者,但我知道他很少吃肉。”王安对记者说。

  “侯为贵是老一辈的创业者、企业家,和现在的年轻创业者不一样,现在的创业者很多都是20多岁,大学毕业,拿到投资去创业。侯为贵是先在国企工作了二十几年,当上了小领导,四十几岁又出来在深圳开始创业。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曾经看过他们一张照片,二十几个人住在一个工棚里,煮一盆菜围在一起吃饭。他做电子表、电风扇,在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机会,做通信设备。”项立刚说,作为老一代的创业者,侯为贵是非常成功的,不能说他和华为有差距就不成功,他也是为中国的通信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000亿也是很牛的。

  业内有人评价侯为贵和任正非的风格说,侯为贵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企业家,只不过他是一个倾向于学习西方企业经验的东方企业家;而任正非则更接近西方企业家的特点,只不过他是一个对中国环境有深刻理解的西方企业家。侯为贵的语言能力和演讲才能和他的性格一样,温和、稳健,虽然缺乏任正非的偏执、犀利、思辨的锋芒,但是却以其中庸而深刻的哲理,影响着中兴的气候。

  事实上,通讯行业这几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始在彼此间共享,欧美运营商不断聚合,传统企业及其商业模式正在被新生力量挑战和颠覆,同时它们也可能被迅速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与产品所替代。

  他在内部讲话中说,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守电信业或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但如果固守传统的电信思维,那么,未来可能会一败涂地。

  “这一点也是公司真正认识到了问题。”利乐说。

  经历了2013年的巨亏之后,侯为贵在中兴的战略、组织和人事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兴内部最高决策机构经委会宣布成立终端事业部,独立运营,并将政企网提升为公司二级经营单位,同时对“少壮派”曾学忠等委以重任,70后的曾学忠成为中兴终端业务的负责人,要知道,此前终端在中兴的业务占比中被寄望达到50%以上。

  这意味着,中兴2C市场的改革重任被放在了一个更接近消费者、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身上,这在中兴的历史上并不多见。或许,这也是侯为贵在卸任前,为坚持了30多年“稳健”风格的中兴基因改造埋下的一个重要伏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中兴 华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