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1553B总线的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
具体测试性能都应满足国军标的要求,如终端的线间输出电压峰-峰值应在6.0~9.0 V范围内;波形过零点与理想过零点的偏差等于或小于25.000 ns;上升下降沿时间分别为TR和TF,按峰-峰值10%~90%之间测量,应满足100 ns≤TR≤300 ns,100 ns≤TF≤300 ns。保存信号波形便于观察,同时通过保存的波形数据,计算其峰-峰值、输出噪声以及上升下降沿所需的时间等来判断传输信号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在面板界面上显示给操作者。图5为在LabWindows/CVI环境下实验时对常见波形的数据采集波形图。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95007.htm
3.4 信息监控部分
ICD是通用航空电子总线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给出了航空电子系统规范中所定义的电气和电子接口的详细说明,包含了一整套总线系统数据的定义,诸如控制方式、信号类型、编码形式、故障代码等各种信息,可以分为:块(Blocks)和信号(Signals)两部分。块是在串行通信总线上的接口,定义了航空电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间的接口规范,包含总线识别、信号源代码和目的代码、物理和逻辑信号等;信号是用于外场可更换单元之间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在ICD中必须定义所有信号的数据属性。框图6即是ICD监控模块的软件流程,显示了整个信息监控模块的功能实现情况。
ICD的数据采用数据库管理的形式,其设计是将接口控制文档抽象成数据库的许多描述表,表中内容按照数据类型形成数据记录,代表了块/信号的数据模型,然后通过自顶向下的层次划分方法,将庞大的ICD切分成逻辑上互相关联、结构上互相独立的数据描述表结构。描述表中块的格式为A/ACC1/10-00-01,其中A代表总线字母,AC为信号目的设备代码,C1为信号源设备代码,后边的数字串代表逻辑块号和物理块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块号是唯一的。传输的命令字可以定位源设备和目的设备(如ACC1),然后判断后边数据字的内容从ICD中迅速查找对应的块号,在界面上实时的显示其含义,能够有效帮助操作者分析通信状态及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对1553B总线信息的监控系统的设计,引入信号电气特性的检测,从而丰富了系统的检查范围;测控软件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使测试数据的处理过程更为优化;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控两个模块的有机结合使该系统的功能大大完善。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在效能上能满足地勤人员对飞机航电系统的维护、维修要求,对其他类似的工程应用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