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人才服务业异军突起 与人才共舞共赢(中)

人才服务业异军突起 与人才共舞共赢(中)

——
作者: 时间:2006-12-22 来源:人才市场报 收藏
中篇:服务业的前世今生

  改制造就一池活水

  资料显示,国内最早的猎头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到1995年北京审批了3家以猎头为主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内猎头公司和两家兼做猎头业务的国家级机构。 
在上海,1994年成立了中国上海市场,一些中介、猎头机构也随之出现。到2001年,上海的人才服务机构已经达到114家,但大都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服务机构几乎为零。2002年4月24日,上海人才市场在全国率先进行改制,鼓励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给沪上人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劲的“催化剂”,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时代端倪初现。

  此后,上海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数量骤升。2001年上海人才中介机构是114家,2002年5月攀升到205家,到2003年12月,达到了416家。2004年,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始从数量的增长过渡到质量的提高,当年沪上人才中介机构新开了130家,同时因在竞争中落败也关闭了100家。此后每年上海人才服务业都维持在新开100家、关闭100家机构左右的态势。在优胜劣汰中,新兴的业态遍地开花,海外巨头纷纷涌入,先进的经营和服务理念出现,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产业能级提升。

  “上海已经成为国内人才服务行业中经济总量最大、产品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朱秘书长表示。

  “洋猎头”的鲶鱼效应

  如果以改制为界,追溯上海人才服务业的前世今生,能清楚看到“洋猎头”对该产业的影响。

  早在1994年,一些国际知名的中介公司就以管理顾问、人力资源顾问等变通方式陆续进驻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主要的人才集散地。“上海伯乐”是香港伯乐公司于1995年在国内设立的办事处之一,现在已成为国内较大的猎头公司。2002上海人才市场在全国率先改制,也是为了在洋猎头大举“入侵”之前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本土机构。2003年10月,人事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才中介市场正式向洋猎头开放。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中,外资人才服务机构开始大量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内地。

  目前,绝大多数全球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中国人才招聘市场,在上海经过人事部门审批的就有26家。全球派遣服务知名品牌Manpower、瑞士专业机构Adecco、美国Monster、日本Recruit、荷兰Randstad等均已悉数进入。跨国巨头的进入,带来了本土与外资的角力,国内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感受到了正面交锋的寒意。尽管这些跨国巨头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探路期”,能量并未真正释放,但无疑已经给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安上了加速器。

  新兴业态走向主流

  初步经历了“入世”,接受了市场洗礼后的人才服务业逐步做大做强,引入了国外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服务产品,新兴的人才服务业态逐渐走向主流,并革新着人们的求职方式、工作方式和职业理念。

  


关键词: 人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