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感应技术交流电源连接器的设计与制作
外围电路中的R13为1 MΩ固定电阻,R12为微型可调电阻,两电阻与C11组成RC电路,通过调节R12的值,经8脚可以改变CSC9803内部定时器定时时间长短。实现对延时时间的控制。若没有触发,在定时器计时周期结束时,11脚即输出控制信号(低电平),经三极管控制双向可控硅的截止,使外部电路断开。在定时器计时周期内,若2脚又接收到信号(包括直接的人体信号和经由无线收发射得到的信号)实之触发,则定时器又将重新开始计时。
试验得知在总电阻R=R12+R13=1 MΩ时,可控硅接通时间约为4分钟;当R=R12+R13=3 MΩ时,可控硅接通时间约达到9分钟,显然,要达到更长时闯的延时,只要增加电阻值即可实现。
为了增加人体的有效感应面(感应范围),设计中采用了并联两只PIR管,可以通过三根连接线将其连接后相互垂直,分别安装在不同位置,但要尽可能的缩短相互间的连接线,以防止信号衰减后太弱。当然在实际当中经过试制试验后可知,只要延时时间在十分钟以上,且有间歇触发的收发射装置,只用一个PIR管基本上也能实现。
4 一种通用型连接器系统组成实例
这里所说的通用型,是指既可连接单相交流电,也可以用于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且能够适应常用的几种典型的电源插座的连接,如三相四线、三孔10 A或16 A、双孔等,当然可以用于包括单相或三相空调等多种不同电器设备的连接。实际上,通过几个相应的插头插座即可实现。
系统电路连接原理如图5所示。

图5主要是在原理上说明其通用型应用的方法和实现功能的可能。实际使用中,如果不是应用在经常需要变动的场合,应该设计制作成某种专用型的比较经济实惠,即使要做成通用型,也一定要考虑插头插座的组合,尤其是在使用中,不要让不用的插头暴露在外,一定要将其插入到相应的插座中,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同时,在连接线路时,特别是接插平常最普遍的两脚扁插头时,要注意火线与零线分别对应。千万不能搞反了,否则就会引起短路导致跳闸或烧保险。
图5中常用插头插座组合板,实际上是把日常使用中几种不同功率、不同形状的插座相互并联,再将各种不同的插头插座分别并联后,将不使用的插头插入到相应的插座中。图中组合式插座并接于三相四线的火线和零线,用电设备的电源由此引出。
若在实际当中推广应用,为能确保安全,必须对常用插头插座组合板部分进行一种自锁式结构设计,以保证在使用时只可以出来一个插头。即只有把原来的插头插入相应插座后,另一个才能出来与外电源连接。
5 结束语
在系统设计与协调中,应保证间歇发射的时间间隔要小于信号处理延时电路所设计的延时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信号处理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结束之前,就能接收到新的信号,使之信号处理延时电路归零后能重新计时,周而复始,达到只要有人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回到这个房间,就能保证其供电的连续性,反之而实现其人离电断的可靠性。试制的样品在电暖器、饮水机、三相及单相空调等方面已进行了近二
年多的试用,结果表明,连接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确有节电和保安的功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继续研究完善、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且可以推广应用到大中专院校部分教室和部分实验室室内的总开关接线盒或控制器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80067.ht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