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峰填谷最优时基于DSM分时电价的确定与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本文确定的分时电价实行后能起到更好的削峰填谷作用。从数值上看,本文确定的分时电价实行后,峰负荷为6859.6MW,比文献[5]仿真结果小了24.5MW,比文献[6]仿真结果小了38.4MW;谷负荷为5918.2MW,比文献[5]仿真结果大了93.5MW,比文献[6]大了120.5MW。
但是,如果从用户购电费用角度看,本文确定的分时电价实行后,用户购电用为6.6015×107元,比文献[5]确定的分时电价实行后用户购电费用大6.129×106元,比文献[6]确定的分时电价实行后用户购电费用大6.424×106元。
由此可见,虽然本文确定的分时电价可以更好地起到削峰填谷作用,但是使用户购电费用增加很多。
2.6 本文分时电价数学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构想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区可以根据用户调查确定各类用户反应函数的值,根据本地区削峰填谷的需要确定分时电价的具体的值。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削峰填谷最优时分时电价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数学模型确定的分时电价可以起到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与文献[5-6]仿真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确定的分时电价可以起到更好的削峰填谷作用,但是相应的,用户购电费用也增加很多。因此,如何在削峰填谷和减少用户购电费用之间达到最佳均衡、使社会效益最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了使本文研究顺利进行,本文设定了三个基本假设,如何消除假设b),尤其使假设c)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时段划分也是分时电价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如何将时段划分和电价确定一起考虑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分时电价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构想,但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分时电价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这是一个有着很重大的经济价值的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