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系统研究与开发
5.2 脸部检测与定位结果
经边界检测,脸部检测与定位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同时考虑脸型、眼睛和嘴特征时的脸部定位结果
5.3 检测与识别结果
本文利用BioID 人脸库中的100幅静止灰度图片(BioID_0000.pgm- BioID_0099.pgm)作为素材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检测与识别结果
5.4 结果分析
在上述3种方法中,参数椭圆模板结合眼睛、眉毛和嘴巴特征的定位方法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在采用基于肤色进行图像分割,进而定位人脸的方法时,由于肤色受环境光照、背景中近似肤色物体的存在的影响,导致定位结果较差。在改变阈值大小时, 对判断的结果影响不大,这表明:第一,肤色与背景色混杂,以及强烈的光照的影响,是造成误判的主要因素;第二,在一种上述问题不太严重的比较“理想”的状态下,肤色模型也的确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抵消来自于外形姿态等方面的影响。对肤色模型的改进应该集中在对于光照的处理和与背景的分离上,利用模板进行检测与定位即是有效分离背景干扰的一种方法。
在单纯采用椭圆模板进行检测与定位时,检测的正确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在通过改变椭圆的参数试验其性能时,其对参数变化的适应性把高。经分析,可以认为是复杂的背景直接影响了椭圆模板的有效性。而对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差,主要是因为图像库中的人脸外形多为长椭圆形,表现在参数上差别不大。因而,仅仅通过椭圆模板进行人脸的检测与定位,其效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