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设计应用 > 太阳能在照明灯具上的应用

太阳能在照明灯具上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0-09-01 来源:网络 收藏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现在已广泛于航空、航天、医疗、通讯等领域,电阻精度可高达0.05%,电阻温度系数100ppm以下,表面经过三防处理,可适用于不同地域的恶劣环境。PV控制器厚膜电路采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工作温度范围宽(-55~125℃),控制精度高。PV控制器厚膜电路采用自动化焊接技术,焊接质量有保证。在焊接的美观方面和可靠性方面,比现有的控制器手工焊接有了显著提高。

表3是传统PCB和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的比较(1代表最差,5代表最佳)。 表3可以看出,厚膜电路的可靠性是普通PCB板电路的四倍,是贴片PCB板电路的两倍。

7.2.2 外形尺寸及引脚功能 注: ①1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10KΩ(在温度为25℃);

②Ⅰ型为单片使用型(充放电电流小于3A);

③Ⅱ型为功能扩展型(需外扩功率器件)。

本PV控制器厚膜电路共16只引脚,各引脚功能如下:

1脚(SOL+/BAT+/LOAD+):接电池组件、蓄电池、负载的正极(+)和1N5408/1N4007(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

2脚(LOAD-/d1):单片使用(12V/10W、I≤1A),接负载的负极(-);

作为部件使用(1A<I≤8A=,接负载的负极(-)和Q1管的漏极(d极)。

3脚(BAT-/d2/s1):(8脚,13脚同3脚功能一样),单片使用(12V/10W、I≤1A),接蓄电池的负极(-)和1N5408(D5)的阳极;

作为部件使用(1A<I≤8A=,接蓄电池的负极(-)和Q1的源极(s极)Q2管的漏极(d极)。

4脚(g1):单片使用(12V/10W、I≤1A),不接;

作为部件使用(1A<I≤8A=,接Q1管的栅极(g极)。

12脚(g2):单片使用(12V/10W、I≤1A),不接;

作为部件用v1A<I≤8A=,接Q2的栅极(g极)。

14脚(s2/s3): 单片使用(12V/10W、I≤1A),不接;

作为部件使用(1A<I≤8A=,接Q2、Q3的源极(s极)。

15脚(g3):单片使用(12V/10W、I≤1A),不接;

作为部件使用v1A<I≤8A=,接Q3的栅极(g极)。

16脚(d3/SOL-):单片使用(12V/10W、I≤1A),接电池组件的负极(-);

作为部件使用v1A<I≤8A=,接Q3的漏极(d极)和的负极(-)。

6、7、9、10、11脚不接(作为电路功能扩展使用);

4、5脚:短接时,具有光控自动开灯、关灯功能,不接时,不具有光控自动开灯、关灯功能。

7.2.3 技术参数 7.3 分时/分压太阳能灯控智能制器

太阳能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它与传统相比有许多优点,但是它的价格昂贵又是推广的瓶颈,因此,如何降低太阳能灯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分时,分压控制太阳能灯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分时、分压控制太阳能灯技术的核心就是根据夜晚不同时间段,人们对照度不同要求,控制太阳能灯的输入功率,以及根据太阳能电池白天吸收能量的大小,控制太阳能灯的输入功率,达到用最小成本设计出能够满足最恶劣气象条件下人们对太阳能灯的最基本要求。 图中太阳能电池电压在夜晚低于2V时,晶体管截止,集电极输出高电平,作为开灯信号。天亮以后,太阳能电池电压高于2V时,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作为关灯信号。运算放大器正端连接一个基准电压,该电压与蓄电池电压进行比较,当蓄电池电压低于一定值时,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作为控制信号。上面的信号作为单片计算机输入信号在软件支持下完成前面的功能。

展望——从PN结到PN结的绿色

太阳能电池正在以出乎人们预料的惊人速度发展。根据科学家的保守估计,在未来的10年里,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要达到20%以上,而价格要下降一半,这就是说,1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用于电力的一半可能来源于太阳能,达到从PN结到PN结真正的绿色。大家知道,太阳能电池是一个巨大的PN结,它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LED是另一个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光线的PN结,它的转换效率一天一天地在提高,据说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达到节能灯的水平,而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万小时以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照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