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设计应用 > 基于热管的太阳能中温接收器设计

基于热管的太阳能中温接收器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7-26 来源:网络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61749.htm

图3 热电偶布置

  热管传输功率Q:

  式中:c。为比热容,J/(kg·℃);rh为质量流量,kg/s;

  热管蒸发段传热系数:

  式中:疋为热管蒸发段平均温度,通过测量热管蒸发段管壁正上方各点及3个截面上各点温度平均得到;瓦为热管绝热段温度;Ah为热管蒸发段表面积。

  热管冷凝段传热系数:

  式中:TC为热管冷凝段平均温度,通过测量热管绝热段紧邻冷凝段正下方的管壁温度得到;AHPC为冷凝段表面积。

  处在蒸发段不同位置3个截面的温度分布趋势不同,因此,选择3个截面的最大周向温差的平均值作为热管性能评价参数。

 2.2 试验结果

  不同蒸汽温度下的热管蒸发段传热系数曲线见图4、热管冷凝段传热系数曲线见图5.由图4、图5可以看出,随着传输功率的增大,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传热系数都增加。热管蒸发段包括液池段和液膜段两部分,其传热过程为:在传输功率较小的情况下为薄膜蒸发,传输功率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饱和核态沸腾传热。热管冷凝段传热过程为膜状凝结,当液膜雷诺数Re,7.5时,认为液膜为光滑层流;当7.5Re,325时,认为液膜处于波动层流区;325Re,500时,则认为液膜由层流向湍流转变¨4J.当液膜为光滑层流时,冷凝段传热为层流膜状凝结,随传输功率的增大液膜增厚,传热系数变小,与试验结果相反,所以可以断定试验中冷凝段液膜已处于波动层流区或湍流区。在这两部分,随着传输功率增大,液膜厚度增大,同时液膜波动剧烈,当液膜波动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超过液膜厚度增加的影响时,热管冷凝段传热系数随传输功率增大而增大。

电接点压力表相关文章:电接点压力表原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