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分组传送网技术(PTN)若干问题分析

分组传送网技术(PTN)若干问题分析

作者: 时间:2010-12-18 来源:网络 收藏

  对于普通数据业务,设置CIR等于0,并设置最高速率PIR,采用缺省的转发行为(DF)。

  当网络中发生拥塞时,对于采用EF PHB和AF PHB的流量部分的业务带宽将始终得到保障。对于普通数据业务可以首先进行丢弃,或是与AF PHB的流量部分进行加权处理,以便即使在拥塞时普通数据业务也能得到一定的带宽。

  2 网络分层结构

  IETF RFC5654将MPLS-TP分为业务层、通道层和段层。其中业务层可以是PW或业务LSP,类似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中的VC- 12。PW用于提供时分复用(TDM)、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仿真业务;业务LSP用于提供IP和MPLS等网络层业务。传送通道层是指 LSP层,类似于SDH网络中的VC-4。段层用于在两个相邻MPLS-TP节点之间汇聚传送业务层或传送通道层的信息。段层可以是采用MPLS-TP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来实现,如采用同步数字体系/以太网/光传送网(SDH/ETH/OTN)。通过采用多层网络的架构,可以实现与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类似的可扩展性。

  除了MPLS-TP关注的3层网络之外,设备还需要支持业务层和段层的相关功能。如以太网业务层的OAM(属于IEEE802.1ag和Y.1731)、以太网链路层OAM(属于IEEE 802.3ah)、SDH业务和链路的开销处理和保护功能等。

  目前的PTN设备是通过PW支持各种仿真业务,还不支持通过业务LSP支持IP/MPLS业务。对于IP/MPLS业务,采用以太网PW仿真实现,优点是业务的透明性好,缺点是传送效率较低(需要传送以太网帧头),对于较短的数据包尤其明显。如果采用TDM PW仿真实现,将对网络性能提出较高要求,并可能增加设备的成本。如果采用业务LSP实现,则可以避免上述,但是业务透明性较差,可能需要处理部分 L3协议。具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业务的透明性、传送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目前的PTN设备只支持单段伪线(SS-PW),即PW和LSP的源宿点重合。SS-PW无法实现多个LSP所承载的PW的汇聚,从而对PTN 设备的LSP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只能采用端到端的LSP保护,无法应对多点故障。而通过引入多段伪线(MS-PW),则可以克服SS-PW存在的上述,提高PTN网络的可扩展性。IETF已经将MS-PW列为MPLS-TP的可选项。

  3 PTN对L3功能和业务的支持

  目前的PTN主要定位于提供二层(L2)的业务,包括E1/ATM仿真业务、E-Line/E- LAN/E-Tree以太网业务等。PTN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移动网络的回传,包括目前的3G网络,以及未来的长期演进(LTE)。PTN可以很好地满足现有3G网络回传的承载需求,但是否能够满足LTE的需求人们还心存疑虑。

  由于LTE阶段出现了基站之间的互联需求(X2接口),以及基站到服务网关(SGW)的多归属需求,因此与3G对承载网的需求将有所不同。针对上述需求,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建议采用端到端的路由器组网方案;一种是采用L3+L2的组网方案,即核心层采用L3技术组网,接入汇聚层采用L2技术组网。由于端到端的路由器方案在网络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可控性方面存在,因此L3+L2的组网方案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该方案中的核心层可以采用路由器组网,也可以通过在PTN中引入L3功能来实现。下面主要对后一种方式进行讨论。

  L3功能主要包括IP路由和转发功能,以及L3 MPLS VPN和L3组播功能。由于IP流量和组播存在流量带宽和路由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提供严格的QoS保障能力。如果在PTN中引入这两种业务,为了避免对原有L2业务的影响,只能将这两种业务设置为最低等级的业务。而L3 MPLS虚拟专用网(VPN)由于是基于MPLS实现,因此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和区分服务机制来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在 MPLS VPN中支持L3组播,同样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提供有质量保证的L3业务,建议在PTN中以L3 MPLS VPN的方式提供。而对服务质量没有要求的L3业务,可以直接采用IP路由和转发功能来实现。

  4 数据平面环回功能

  现有的PTN设备只支持OAM的环回功能(LB)。通过OAM LB可以验证源、宿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但是并不能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如图1所示,如果PE2-PE3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通过OAM LB并不能确定是PE3出现故障还是PE2-PE3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如果支持类似SDH设备的数据平面环回,即业务环回,则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点进行环回,实现对故障的准确定位。

  与SDH类似,目前提出的PTN的数据平面环回包括远端环回(入口环回)、近端环回(出口环回)和光纤环回(客户环回)3种方式。除了进行故障定位,光纤环回还可以进行单端业务性能测试,如双向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测试,以方便进行现网测试。

  由于传送网已经支持OAM的远端和近端环回,可以实现与数据平面的远端和近端环回类似的功能。因此本文认为应首先实现光纤环回功能,以便能够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和单端测试。是否需要支持数据平面的远端和近端环回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IETF和ITU-T正在对数据平面环回功能的标准化进行讨论。

  5 结束语

  PTN是运营商从现有2G移动回传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演进的最佳方案,定位于满足 3G移动回传、企事业专线/专网等高品质业务需求。2008—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纷纷针对PTN承载3G移动回传进行了全面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应用,大力推进了设备商PTN产品成熟和商用化进展。中国移动已于2009年10—12月开始大规模集采基于MPLS-TP的PTN设备,标志着PTN 进入产业化的关键期。2010年,MPLS-TP的国际标准化进展问题是业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并且MPLS-TP的国际标准何时稳定将直接影响PTN何时能从新技术引入发展到大规模应用阶段。本文对PTN技术发展中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PTN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