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窄带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窄带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4-11 来源:网络 收藏

  避免同PN-Offset干扰的方法是:

  .使传播时延造成的不同大于导频搜索窗尺寸W的一半;

  .PN复用距离的最小值D应满足:D>W/2+2R。

2.5 软切换区的设置

  系统有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三种切换方式。硬切换只存在于不同载频之间。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在切换过程中,在与新的基站建立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有基站之间的通信,即“先接再断”。目前,工作在同一载频时,可实现BTS之间、BSC之间和MSC之间的软切换。同一基站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称之为更软切换。

  在软切换过程中,移动台与不同基站建立联系,始终保持不变的是最初建立呼叫所选用的声码器。因此,若声码器置于BSC内,则在不同BSC之间需设置中继直达电路,把声码器连接起来;若置于MSC内,也需同样处理。但由于MSC控制范围大,内部声码器数目多,故设置直连电路耗费较大。一般采用ATM方式连接不同MSC,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软切换。从这点上讲,BSC和MSC综合设置可节省传输投资。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软切换区的设置。软切换技术的引入确实降低了切换掉话率,提高了通信质量。但为了实现软切换,在基站配置时需专门拿出一些信道卡,来作为软切换信道。因此,软切换信道配置过多,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过少则降低软切换成功率。应结合各地的实际特点,以及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规模,合理地设置软切换区比例。工程上一般使之保持在30%~40%之间。

2.6 多载波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移动用户成倍增长,在一些大城市高话务地区,话务密度由原来的每平方公里几个、十几个尔朗,发展到几十个、上百个。未来二三年内将会更高。CDMA多载波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这么高的话务密度的重要方法。

  因为CDMA系统中多载波之间为硬切换,所以在多载波的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如何减少硬切换。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要优化硬切换以减少发生掉话的危险;

  (2) 避免多载波基站孤立,应在一群小区中实施多载波以减少硬切换;

  (3) 避免使高话务小区成为硬切换发生的边界小区。

  网络时,应尽量使多载波基站连片存在。在切换上,可采用伪导频方法,即在多载波覆盖区域边缘,设置一些对多载波只发射导频信号的基站。当移动台移至此处时,利用此导频触发软切换,但采用其它载频的业务信道,然后再将导频信号切换到该载频上,实际完成硬切换。处理多载波之间的硬切换还有环路触发和判别FER等方法,可根据工程具体特点,灵活运用。

2.7 直放站的应用

  移动通信直放站作为一种实现无线覆盖的辅助技术手段,常用来解决基站难以覆盖的盲区或将基站信号进行延伸。在网络建设初期,它可以利用较少的投资,较短的周期,来迅速扩大无线覆盖范围。它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主要解决诸如郊县主要交通公路、铁路等狭长地形的覆盖;对于基站载频利用率不高的区域,可以通过直放站将富余的通信能力转给需要的地方,提高设备利用率;尽量设在相对隔离区域,以免产生无线干扰;选择合适的基站作为信号源。

  在使用CDMA直放站时的注意事项有:

  (1) 时延问题:直放站与信号源基站之间存在着4 ms时延,因此在其覆盖范围时,要同时考虑多径引起的时延和固有时延,使之不超过一个码片时间长度,才不会引起码间串扰。

  (2) 天线设置:直放站的引入会引起基站的背景噪声增加,噪声的增加量与直放站的噪声系数、系统增益、天线增益和传播损耗等参数有关。我们在考虑其覆盖环境,使之具有一定的传播损耗的同时,也需慎重选择天线增益,从而使直放站的引入不会导致基站的通信质量下降。

  (3) 分集技术:对于多径信号较多、移动用户移动速度较快的地区,若采用直放站技术,则必须考虑使用分集天线系统,才能保证通话质量,如高速公路地区;对于多径信号较少、移动用户移动速度较慢的地区,可以不必采用分集系统,如室内分布系统。

2.8 其他问题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高话务热点地区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CDMA网在进一步缩小宏蜂窝基站半径(已达到300 m)和采用多载波技术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微蜂窝、更多扇区和智能天线技术。由于CDMA系统共享同一载频,所以对于微蜂窝的应用,干扰控制是首要问题,可以利用建筑物来解决干扰,CDMA微蜂窝基站宜设在室内、地下、隧道或地铁等场所。

  当三扇区不能满足容量要求时,若采用六扇区技术,可提高基站容量1.8倍。智能天线的引入,也可扩大网络容量1.3倍左右,同时也减少了无线信号干扰。

3、结束语

  CDMA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商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检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其工程特点,是提高CDMA技术和扩大其市场的重要前提。

cdma相关文章:cdma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