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新品快递 > 中间件VS标准接口

中间件VS标准接口

——
作者:周雪 时间:2006-08-01 来源:通信产业报 收藏

  在“IPTV机顶盒与平台之间的接口技术规范”的制定过程中,标准的制定者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在IPTV中使用中间件技术。他们认为IPTV业务系统与机顶盒之间的接口规范太过于复杂,制定详细接口技术规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如果采用中间件方案,则这些接口中间件都已经具备了,厂商也不用再费力气去制定。同时中间件将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标准的运行环境及基本的API,提供基本的媒体播放与控制功能,使得各种各样的业务,如点播、直播、时移、游戏等可以通过在线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安装、调用中间件提供的API来实现,从而增强IPTV系统的业务扩展能力。

  而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先定义和规范出比较详细的IPTV基本业务规范及相关的通信协议,而不将其作为一个黑盒,让所有的厂商共同遵守,从而解决互联互通问题。我们可以称其为标准接口派。

  IPTV中间件究竟是否必要?目前仍未有定论。但随着IPTV商用实践的深入,中间件的问题必将得到解决。现在,让我们透过三位专家的眼睛来了解IPTV中间件争论的来龙去脉。

  正方:IPTV中间件化不可避免

  IPTV业务在国内正处于提出和广阶段,其业务形式和产品形态还有完全成熟。运营商需要随时可以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业务,因此IPTV统中的不同设备,特别是终端将会着业务的发展将不断升级,而运营的升级将会大幅增加业务的运成本。同时IPTV将逐步承载越来越的业务,不同业务节点的添加将不改变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如果用固定形式的接口,那么这种系统构和功能模块的改变将会非常困,因此在IPTV系统中采用灵活的模间连接方式将会适应目前IPTV业发展的现实。中间件技术就是一种好的解决上述两种问题的办法。
  
  中间件技术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虽然目前还不能对它进行准确的类和精确的定义,但在各类信息系中已经愈来愈多采用中间件技术的路来解决异构系统的整合和互通的题。中间件最重要的作用是将不同期、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应用件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协调工的整体。

  在IPTV系统中采用中间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通常的应用系统中业务逻辑程序和应用逻辑程序仅占总程序量的30%,而基础程序占了70%,这种情况在IPTV终端中同样存在;如果在终端设计中使用通用的中间件就可以大大节省新应用的开发费用。

  *中间件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系统平台中,采用中间件的应用系统平台可以不用修改整体架构就很好连接新的设备和功能模块,可以比同规模的未使用中间件的应用系统降低运营和改造成本。

  *基础软件的开发是一种耗时的工作,若在IPTV系统研发中采用标准中间件则可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企业开发IPTV系统中如果全部重新研发会大大增加项目开发风险,而使用标准的中间件的系统开发项目的失败率会大大降低。

  *借助中间件技术,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在现有IPTV系统上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并将它们与原有系统无缝集合;还可以依靠标准的中间件可以将现有的IPTV应用、新的应用融合在一起进行应用集合。

  从推动我国IPTV业务发展的角度讲,尽快研究并规范国内IPTV系统采用的中间件技术已十分迫切。在未来IPTV的中间件标准明确后,对国内内容制作、应用服务和设备制造厂商无障碍介入到IPTV产业中,实现资源共享,并大大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将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已有多家厂商在研发IPTV系统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中间件概念,分别应用于内容平台、运营平台、支撑平台和设备终端产品设计中。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经启动了相关IPTV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目前的标准研究是基于国内业务开展的近期需求安排的,中间件技术在其中作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受到关注。在“IPTV业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讨论未来IPTV业务系统中中间件技术如何应用。由于不同系统中中间件技术实现的差异性,目前标准中只是提出框架性要求。

  反方:非中间件架构更具开放性

  中间件提供服务的中心架构由软件来实现。为了和其他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必须提供出APIs,以便完成新功能的服务和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

  从服务商的用户管理系统、开户到计费系统等,中间件贯穿了整个流程。中间件虽然对外提供透明的接口,但内部流程的处理、消息的转发和处理以及消息的封装,一般都是私有的。由此可见,基于单个厂家的中间件系统可以快速地提供业务,系统处理消息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系统的开放性和互通性比较差。

  基于非中间件的架构主要是指IPTV系统可以相对独立的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有较高的内聚性,同时各子系统之间松散耦合。这些系统主要包括运营支撑系统、DRM系统、EPG系统、内容处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内容分发系统、增值服务系统等子系统。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采用通用的标准和消息结构,根据运营的需求和业务流程,制定公开的交互流程,因此,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考虑到标准化及产业链的发展,非中间件架构的系统更能够符合IPTV未来业务扩展及系统互通性的要求。非中间件架构IPTV业务系统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要求如下。

  *内容处理系统

  内容制作系统把各种实时或非实时视音频节目源(包括各种格式的数字节目和模拟节目)按一定的要求编码或转码,然后输入到IPTV业务系统中,从而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内容制作系统还可以将某些增值业务内容(如游戏,信息等)进行处理后引入增值业务系统中。内容制作系统中含有DRM的加密和节目权限描述部分。

  *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负责对业务系统中的内容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策略对媒体内容进行增加、删除、移动、查询和编播计划安排;通过与内容制作系统、流服务系统和EPG服务系统的接口协调,这些系统进行统一协同工作;对媒体内容或增值业务内容进行相关业务统计和报表生成。内容管理系统中含有DRM的密钥管理部分。

  *内容分发系统

  流服务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流媒体内容的存储和分发,以及为用户提供直接的媒体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完成对媒体流的播放、暂停、快进、快退等一系列控制操作。

  *增值业务系统

  增值业务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除了基本的流媒体服务外的其他增值业务,如互联网浏览、视频通信、游戏、即时消息、信息服务等。这些业务一部分可以由运营商自己提供,如视频通信;另一些业务既可以由运营商自己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

  *EPG服务系统

  EPG服务系统分为EPG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EPG系统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入口界面,通过此系统,用户可以完成节目的浏览、节目点播和收看,并可以完成一些与用户相关的自服务项目(比如查询帐户余额,服务类型修改等)。应用服务系统负责区域内用户认证、机顶盒的合法性检查并负责为区域内用户提供上层服务器的服务接口(查询节目价格、生成使用话单等)。

  *运营支撑系统

  通过运营业务系统,运营商可以完成对用户及SP的管理,包括开户、销户、销户及账户查询等相关管理功能;配合内容管理系统实现计扣费管理、定价策略管理等。运营支撑系统应能够完成IPTV业务支撑功能,实现对IPTV基本业务(组播频道、直播及点播业务)的认证、授权、计费及账务处理。同时,运营支撑系统应能够完成统计分析及设备管理功能。而且,支撑系统应具备扩展能力,以保证未来对增值业务的支撑。

  *DRM系统

  DRM系统不仅仅指版权保护,同时也提供了数字媒体内容的传输、管理和发行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DRM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含数字版权信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体内容的管理和分发DRM是对有形和无形资产版权和版权所有者关系的定义、辨别、交易、保护、监控和跟踪的手段。

  中间派:中间件与接口标准制定并不冲突


  是否采用中间件与是否制定详细、严密的接口技术规范及通信协议是不冲突的,因为即使采用了中间件,那么中间件运行在机顶盒上的模块和运行在平台服务器上的模块之间的通信也必须遵循相同的接口技术规范才能实现各厂商设备间的互通。如果不定义详细接口技术规范,简单的采用中间件,要实现互联互通则只能是所有厂商都采用一个相同的中间件才可以,这对于机顶盒制造商、平台制造商、中间件提供商(实际上也存在多家)和运营商来说都是难于接受的。

  而简单地将设备提供商分化成两个阵营,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无论IPTV机顶盒与平台设备采用中间件与否,定义严密的接口技术规范和通信流程都是必要的,中间件只是很好地封装了这个流程并具备一些其他优点的软件产品,不能够替代标准。标准的制定应该尽可能的兼顾到整个产业链上众多环节的利益才能很好地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万能遥控器相关文章:万能遥控器代码




关键词: 通讯 网络 无线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