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核电,兴光伏,看日本光伏产业
在日本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颁布之际,大和房建公司收到的咨询接连不断,已有几十起。该公司高层已决定正式涉足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在今年秋季,大和房建公司受某大型电子企业的委托,将为其建成输出功率为1MW(1000千瓦)的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2493.htm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爱媛县经营输出功率为9MW的风力发电业务,按照其判断,风力发电的运营方法可以应用于百万瓦级太阳能。而且,该公司还是生产大型锂离子电池的ELIIYPower(东京都品川区)的最大股东,容易建成把生产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中的系统。除此之外,利用全国营业网收集土地信息、太阳能电池板采购能力、通过自行生产降低架台成本同样值得期待。
借助光伏发电振兴灾区
由著名航空测量企业——国际航业控股公司在宫崎县都农町的磁悬浮列车实验线上设置,输出功率为1MW的“宫崎Solar Way”已于今年2月建成,于3月正式投入运转。
作为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开发候选,日本国际航业控股公司拥有总计相当于466MW的案例信息。按照预定,在FIT开始前,该公司将在日本国内建设7处,共计20MW的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社长吴文绣表示:“无论FIT的详情如何,可再生能源今后无疑都将走向普及。为了能适应比预期更低的价格,我们正在进行模拟。”
国际航业经营利用航空测量技术获取地图信息和向地方政府提供咨询等业务。该公司认为,其自身能够在收集土地信息、获取适宜土地、经营百万瓦级太阳能售电等业务上发挥优势。2008年12月,该公司收购了在德国建设、经营光伏发电设施的GEOSOL,积累了在欧洲开展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的实际经验。
国际航业还将参与仙台市与企业合作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城镇计划”。该公司于今年9月在群马县馆林市建成了输出功率为455千瓦的“馆林太阳能园”。光伏发电设施将借用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的土地建设。生产的电力将经由特定规模电力企业,通过东京电力公司的供电网输送到位于东京都府中市的国际航业事务所。
该公司计划于明年夏季之前,在福冈县东峰村开始运营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目前,该公司正在全国10个地点中选择候选地,已经与东峰村等4个地方政府就建设、运营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进行了商洽。
昭和壳牌石油公司在新潟县运营的输出功率为1MW的“新潟雪国型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建设在需要改良土壤的炼油厂旧址之上。运营已于去年8月底开始,生产的电力出售给东北电力公司。这是日本最初的商用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发电量目标原定为每年100万千瓦时,但实际发电量是计划的120%,提前约1个月达成了目标。
太阳能电池板采用了子公司Solar Frontier生产的CIS(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Solar Frontier执行董事小山征弘说:“如果陷入单纯的价格竞争,我们会输给中国企业。如果像新潟一样在国内拥有成功先例,我们就可以展现出产品的优势。”
Solar Frontier于今年9月1日开设了“日本百万瓦级太阳能计划推进室”。该部门将面向公共和产业市场的开拓,研究业务的发展方式。执行董事小山表示:“是只卖部件,还是与金融和设备内企业联手,销售百万瓦级太阳能系统?推进室将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由东京电力和丰田通商公司投资的日本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Eurus能源控股公司也着眼于FIT,正在就涉足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进行探讨。
该公司在美国和韩国有运营百万瓦级太阳能的业绩,希望把这项业务打造成仅次于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支柱。在百万瓦级太阳能方面,也已经有很多地方政府前来洽谈。社长永田哲朗表示:“作为东电集团的一员,我们将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四、光伏进军日本市场“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王道之争
“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质量相同”
在世界市场上影响力微弱的日本企业此前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强大,夏普、京瓷、三菱电机等企业一直占据高份额。不过,一旦成本竞争力强大的中国造太阳能电池大量流入,作为日本企业根据地的日本国内市场很可能遭到侵蚀。
欧洲企业也在跃跃欲试。德国大型企业Q-Cells的日本法人社长Steffen Studeny表示:“为了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我们将致力于在日本的销售。”迎接挑战的夏普会长片山干雄自信地说:“我们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比高于外国产品。”京瓷太阳能业务本部长兼副社长前田辰巳也干劲十足地表示:“我们将大力宣传本公司产品的高性能,向光伏发电项目销售产品。”昭和壳牌集团旗下Solar Frontier的常务董事平野敦彦则强调:“我们的太阳能电池灵敏度高,在阳光微弱的早晚和背阴处都能有效发电。”
日本企业都在着重强调高品质。但实际上,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很难说比日本产品差。
日本经济产业省某位官员说:“全量收购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扶持日本的太阳能电池产业。但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与日本产品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如果以质量差为由把中国产品排除在收购制度之外,那也必将排除日本产品。将二者区别对待是不可能的。”
日本人的“国产信仰”的确根深蒂固,但在幻想破灭之时,低廉的中国产品很可能得到日本市场的接受。软银的孙正义等人就表明了“在选择太阳能电池时不分是日本制造还是海外制造”的想法。实际上,如上所述,在对本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信心薄弱的海外市场上,中国产品所向披靡。最终导致了Solyndra和SOLON等企业的破产。
欧洲太阳能电池制造市场的退出者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等的名列前几位的企业,其份额则在不断增加。尚德的施正荣说:“到2011年夏季,前六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55%。与上年的25%相比,比率大大增加。” 2012 上半年,中国国内关于进军日本市场的新闻热点不断被更新。在4月11超日太阳与天华阳光的合作协议,2012年双方将在日本寻求投资总量100兆瓦的电站项目。 一周前,中国英利的日本子公司刚刚宣布落户东京,似乎意味着英利正在瞄准日本的光伏新政力图寻找新的机会。但英利总裁办副主任梁田告诉记者,“其实没那么复杂,有这块市场就尽量去争取。” 尚德市场部副总裁黄建章说:“采用本公司太阳能电池的百万瓦级太阳能开发项目能够顺利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是我们的产品受到信赖的证明。”强调了该公司得到希望通过发电业务获得利益的投资者的信任。足见中国光伏业者对日本市场光伏补贴颁布所带来的巨大安装容量的密集重视。
在世界市场上,追求规模已经成为生存的条件。SMBC日兴证券公司的渡边先生分析说:“在国内拥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企业处于有利位置。”
因此,本文收笔之际不由得生发的问题似乎更耐人寻味:当光伏企业在日本安装市场硝烟大战结束,太阳能电池市场完成淘汰之时,留下的日本企业究竟会有几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