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被警告:总理报告称要制止盲目扩张
而这一成果的背后是2012年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这就意味着相比装机量,全球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60%。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0062.htm“企业的行为有时会有盲目性,政府进行引导是必须的。但是光伏制造行业和市场不是一回事,对能源系统国家有规划可以控制,但是对制造业来讲,更多的是市场行为。企业扩大产能,不能强行限制。”时璟丽表示,“政府的声音很强硬,但是太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资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11年,排名前十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去年平均产能提高20%以上,其中尚德出货量增长33.3%,英利同比增长50%以上。
2012年,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未减慢,最新消息是,浙江向日葵(13.220,0.42,3.28%)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7亿元建设的光伏项目在内蒙古正式开工。
光伏行业内,对来自政府的“警告”有着自己的理解。
“产能还不是行业的主要问题,制造业在国外来说,从来不谈什么盲目上的问题,国外谈的是刺激市场,目前我们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味道和影响,”赵玉文认为,“作为国家来讲,不必担心产业出现什么问题,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市场。怎么发展要看市场导向,业内并不是看得特别严重,不会影响企业的独立判断。”
事实上,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销售额达到了5000亿,就业人数50万,影响力可见一斑。
“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盈利问题,”尚德总裁施正荣曾经表示,“全球产能过剩,导致国际上的光伏公司以难以维持生存的价格来出售光伏产品,希望借此获得现金从而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行业冬天即将来临,洗牌不可避免。”该公司表示,现在虽然是光伏产业低谷,却是英利最好的发展时期。2012年全年的生产目标是3.6吉瓦,为其前25年产量的总和。
“企业投资有着自己的考虑因素,很难说是盲目扩张”,时璟丽认为。但个体的理性可能导致群体的不理性。
近年来,光伏产业在美国、欧洲国家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多晶硅利润巨大,国内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一哄而上,这些都是在没有注意到风险的情况下盲目投资。
一方面,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非常高,几大领军企业都在美国上市。“没有几个行业有光伏行业的国际化程度高。”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长期来看虽然前途非常光明,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转换率低,生产成本高,需求都是靠政府的补贴政策起来的,需求空间有限,并且存在很大风险。
“就是说哪一天政府不补贴了,就完蛋了。现在的情况也看到了,德国补贴减少,美国出了贸易保护,中国的光伏企业日子就难过了,”邝少平认为,在目前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实力不够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掉,留下优质企业,就是以后的行业领头羊。
发展不均
欧美市场的波动,通过蝴蝶效应传导到中国光伏企业身上,并最终发挥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市场迟迟无法启动。
长久以来,光伏领域制造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制造领域表现强劲,装机容量却屡拖后腿,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的近50%,但光伏市场只占不到3%,扩大国内市场成为光伏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为了促进光伏产业装机容量的提升,国家曾相继出台《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但效果并不明显。
截至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00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MW,同比增长166%,而这只占我国产量的4%多一点,相对于光伏制造业产量可谓杯水车薪。
“中国2010年装了500兆瓦,只占到17.5吉瓦的2.86%,很小,占国内产能的不到5%” 赵玉文表示,“我国制造业占着非常大的地位,但是市场非常小,这个差距就导致了我国产业制造在世界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这一数字在2011年实现了快速跨越,全年中国的装机量为2.6GW,增长幅度超过500%,全球排名第4名,占全球的7%。然而从整个能源产业发展来看,光伏行业小字辈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2011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00万千瓦,光伏只占到了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