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阳能电池厂商技术路线图解析
领导者决定路线图的技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9070.htm主导光伏产业的技术将会是那些主流厂商决定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的技术,这些技术在目前的路线图中甚至可能还不引人注目。
相反地,那些没有被一线厂商采用的技术,不管如何强调其低成本或高效率,都将只能赢得细分市场(至少是最初)。
我们从其他相关的行业不难发现类似的对比来证明上述的判断,而且毋庸置疑光伏行业也不会例外。
一线电池厂商的策略
当下一线晶硅厂商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优化成本/良率,以及采用先进的高效电池概念。其中谨慎的厂商偏好于采用成本/良率方式,而雄心勃勃的厂商则扩展高效电池的产能。然而,所有的领先厂商都宣布了对高效电池的联合开发、研发、或试验线的计划。
当审视各种更高转换效率的应用时,在2011年一线厂商生产了至少15种不同类型的电池,如图1所示。即使是最常被提到的,统称为选择性发射极的技术,根据其生产线前段或后段的不同选择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因此,现在就认定大部分一线电池厂商会采取某种技术路线可能还为时过早。在2011年,一线电池厂商超过75%的生产仍采用过去十年来主流的工艺。在未来的12到18个月里,各种第2代高效电池概念(包括所有选择性发射极)的进展将成为更有用的领先指标。
技术采购的周期
目前大部分对新增产能的投资已被暂停,在确信全球年度需求将超过30到35GW水平之前,普遍预计一线厂商将首先进行技术采购而不是扩张产能。实际上,这些技术采购将表明哪些新兴的高效电池概念将领跑产业,进而勾勒出未来的光伏技术路线图。
然而,就这一点而言,设备和材料厂商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信号。用于升级改造的技术采购支出规模仍然不大。在过去的12个月里,硅锭和电池制造环节的技术采购广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技术。
只有当新技术的真实制造成本已确定之后,相关的厂商才能够评估这些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能够用于高峰时段的生产。
在此之前,一线厂商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整体分布可以作为衡量整个行业技术革新速度快慢最有价值的指标。这一指标与降低制造成本相结合,再次表明每瓦成本仍然是衡量技术路线的唯一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