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19亿部
戴伟民认为,手机行业面临洗牌,传统产业链的分工模式也将被打破。从代工厂和设计公司来看,已逐渐向ODM厂商和品牌厂商转型,规模较小的IDH生存比较艰难。对于大的ODM、OEM厂商来说,这次是很大的机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6763.htm同时,他也表示,本土的品牌公司还是比较有希望,因为他们有市场基础和经验,例如联想和华为等。但对于擅长价格战的中国山寨手机来说,就比较困难。山寨手机只能存在于市场和技术成熟的阶段。对于新产品来说,技术不再是具备低准入门槛的成熟技术,价格也不再是市场的唯一砝码,山寨手机的竞争力就大大减弱。中国的山寨手机一定要在质量上下工夫。因为从无到有阶段已过,功能手机也是如此。山寨要下山,要么被缩编成为正规军,要么被清理出去,这种可能性会加大。
本土企业应找准定位
本土厂商要从软件、硬件和服务方面提升价值,缩短产业链周期,加强供应链管理。
对于中国本土公司来说,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戴伟民给出了下面几点建议:一是从软件、硬件和服务方面提升价值。软件是智能手机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突破口,硬件和服务也需到位,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地保证产品的价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二是要缩短产业链周期,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上市的速度加快,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主动权。三是加强与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合作。在渠道方面,国内3G智能手机主要由运营商控制。手机厂商应该加强与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丰富产品的应用体验。
此外,戴伟民也提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看起来很大,但对于本土中小企业来说又似乎不大。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需要专注找准定位和切入点。
首先是在千元智能手机领域。将智能手机价格定位在千元之内,并强化用户体验。目前国内几个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市场表现力不错,且产品性能表现良好,用户反响不错。在中国,千元智能手机的消费群体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其次,立足本土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生产具有本土特色功能的手机。比如可以将手机变成医疗终端,这样用户就可以不用花时间专门上医院排长队挂号、检查和问诊。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快捷、便利。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较实用。
再者,针对特定市场。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生产不同功能和侧重点的手机产品。比如:针对老人的智能手机,他们比较看重大字体显示、声音和品质,要突出操作的简易和方便。此外,也可做针对儿童的智能手机,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使手机具备相应的功能。这些特定的智能手机将来是比较有市场的。
《系辞传》中讲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戴伟民表示,处在当前形势下的中国IC设计企业,只有外和而内坚,以变应变,同时做到资源的分享,在产业链上各环节更好地合作,这样最终才能够赢,才能走得更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