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业界动态 > 京东方资源换项目战略引争议:空手套白狼之嫌

京东方资源换项目战略引争议:空手套白狼之嫌

作者: 时间:2011-09-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以资源换项目,鄂尔多斯再迈一大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3150.htm

  8月30日,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在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一条5.5代(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人民币。在最终决定这笔220亿元的大项目落子鄂尔多斯之前,曾先后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接洽。

  鄂尔多斯最终得以胜出的筹码是煤。

  根据的公告,鄂尔多斯政府承诺将为京东方配置位于呼吉尔特矿区巴彦淖井田的总量不低于10亿吨的煤炭资源。

  其实,获此“大礼”的不仅仅是京东方。在此之前,奇瑞汽车在鄂尔多斯投资200亿已“换得”16.6亿吨的煤炭储量;华泰汽车在投资鄂尔多斯后获得两个煤矿的采矿权。

  这些案例背后是鄂尔多斯贯彻持续多年的“以资源换项目”发展战略——在迫切需要摆脱对煤炭产业依赖、进行产业转型的鄂尔多斯地方政府看来,要想在招商引资中更胜一筹,最大筹码仍是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资源换项目,能否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出路?这背后,掩藏着怎样的博弈?

  “中国迪拜”求困:“资源换项目”战略

  为招商猛送“大红包”:即使企业20亿元投资打了水漂,在煤矿上也可收获巨利

  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街以北、天骄大道以东,一大片白墙蓝顶的厂房掩映于高原的蓝天白云之下,偶有三三两两的工人从厂区大门进进出出。这里是华泰汽车集团鄂尔多斯公司。

  华泰汽车落户康巴什是在6年前的2005年。其背景是,2004年,云峰主政的鄂尔多斯政府提出了“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即是向装备制造业转变。

  华泰汽车项目,是鄂尔多斯以资源换项目战略的第一个最大的收获。

  众所周知,鄂尔多斯因煤而兴。在2001年以来的10年间,凭借煤炭价格节节走高和煤炭产量的连年攀升,鄂尔多斯经济总量10年增长17倍,人均GDP跃居全国第一,号称“中国的迪拜”、“内地的小香港”。

  但鄂尔多斯同样对“资源诅咒”深感忧虑;临近的乌海、大同在煤炭资源枯竭后的迅速衰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鄂尔多斯恐惧。也因此,鄂尔多斯急于摆脱对“一煤独大”发展模式的依赖。

  “鄂尔多斯从2001年撤盟设市以来,思路一直很明确: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市政府法律顾问奇海林介绍,“实际上,鄂尔多斯理论界从资源开发一开始就提出,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社会优势、经济优势,富裕这里的人们。”

  但向装备制造业转变,鄂尔多斯并无多少优势:位置偏僻,配套资源不全。而“好项目、大项目到处都在抢,你只有有相对优势才能引进来。”鄂尔多斯市发改委官员荆慧敏说。最终,鄂尔多斯还是将最大的筹码指向了自身的优势资源——煤炭。

  2005年,鄂尔多斯迎娶华泰汽车的“彩礼”是碾盘梁和唐家会两处煤矿探矿权,另有1万元/亩的6000亩土地。这也是鄂尔多斯“资源换项目”最早、最经典的案例。

  随着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的步步紧逼,鄂尔多斯传统的大煤电、大煤化在2009年走到了巅峰,向装备制造等非煤产业的转型也愈加迫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京东方 AMOLE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