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市场分析 > 今年光纤网络建设进入“黄金期”

今年光纤网络建设进入“黄金期”

—— 设备商纠结集采价格战
作者: 时间:2011-06-3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收藏

  其实,在中国电信全面启动光网城市计划之前,全国各地的大规模到户工程就已启步。在上海,中国电信2009年发布“城市光网”行动,提出3年内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 的网络覆盖,实现进楼到户。今年年初,上海电信又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到户工程的发展,计划在今年完成100万用户的光纤到户改造,使上海宽带用户的平均带宽达到8M;到2013年,平均带宽达到32M。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0904.htm

  杨亚俊表示,电信运营商对光纤到户此前一直处于观望阶段,现在在电信运营商的助力下,光纤入户已经进入实质段,2011年市场正式进入启动阶段。

  集采价格战

  我们现在不会参与电信运营商的集中采购。杨亚俊表示:“中标的价格太低,完全的成本倒挂。”

  据了解,目前参与运营商招标的企业,很多是江浙原先给大设备商做配套的小企业,为了挤进集采名单,几家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投标,大打价格战。一位设备商负责人向记者抱怨:现在电信运营商采取的是网上倒拍的模式,价格分打得过高,技术分太低。集采就是价格战,谁价格低就用谁的产品。

  该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运营商对基础网络产品不重视,认为是网络的最底层产品,很低端,技术含量低,不用找大公司做,找些小规模公司做产品替代也可以。事实上,底层的产品不是低端的,考虑到物理网络的使用期限,如果片面的压低采购成本,采用了质量不稳定的产品,会大大增加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据悉,目前大型厂商参与集采,大多采用在其一条产品线上压低价格,而通过其它产品线利润来弥补;而中小企业则难以应对,因此,一些中小厂商只能选择铤而走险,降低设备的某些性能以控制其成本。

  杨亚俊表示,运营商集采应避免走向片面化、极端化,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有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根本无法进入集采名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合作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运营商看重的是合作的可持续性,他们寻求合作时,往往优先选择行业领先者,而非一定选择能提供更低价格的供应商。“因为欧美国家建设成本贵在人工成本,所以他们很看重产品的可靠性,选择市场领导者的产品,提高利用率,从而能从长远来说,降低总费用,也从根本上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而国内运营商由于处在建设初期,加上资金的调配问题,看重的是一次购买成本。”

  “入乡随俗”,面对巨大的蛋糕和激烈的价格战。跨国公司是抱着“高价、高质”不放松,还是低下身段,寻找一些新的办法化解尴尬?

  杨亚俊表示:TE打算依靠本地化制造,规模化生产和设计优化等方法,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价格,进而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大的份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光纤 EPON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