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产业崛起 迎来“中国时代”
发力市场 企业大展拳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0657.htm国产伺服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突破进口垄断格局的机遇已经形成,但国产品牌的号召力仍须迅速提升。一位业界资深专家表示,眼下在中国做伺服,虽然还很辛苦,但价值已经开始凸显,精耕细作,寻求合作和上市的溢价必然会越来越放大。
“国标”制定牵头人。作为国家军用标准《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南京埃斯顿参与了该标准的制订。同时,也是全国锻压机械行业标准委员会 “控制和功能部件工作组”的承担单位,埃斯顿的数位负责人更被选为工作组的组长。
据悉,埃斯顿是一家长期在锻压机床自动控制市场长期占据龙头位置的本土企业,在21世纪初决定正式介入伺服市场。该公司为伺服产品开发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研发规模在业内首屈一指。2008年,埃斯顿再次打破外国垄断,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伺服压力机,市场年增长率在70%。
“打造国产伺服第一品牌”。从2008年开始,英威腾就积极致力于研制高性能伺服产品,力求打破国外伺服产品对高性能伺服产品的垄断局面。2009年,发布了第一款英威腾CHS100系列伺服系统,正式宣告了英威腾开始致力于为推动民族运动控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据悉,通过不断地开拓创新,以迈入资本市场为起点,以伺服技术发展为推力,全面进入运动控制领域,英威腾成为拥有覆盖低端、中端、高端市场,国内最为齐全的产品线,用户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先企业。
近年来,随着台达、东元等台湾品牌的进入和国产伺服的成长,市场略有松动。埃斯顿、英威腾、和利时、深圳步进、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的竞争力都迫使洋品牌在伺服营销手段、定价策略上作出了不少调整。展望未来,随着伺服价格的不断下降、伺服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中低端市场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尽管目前洋品牌“一统天下”,但本土伺服企业仍将有很大作为。
伺服电机相关文章:伺服电机工作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