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工信部琴瑟不调
就像去年在“多晶硅产能过剩说”问题上步调不一致,这次工信部和科技部在成立产业联盟问题上似乎再次“对垒”。5月17日,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支持下,国内19家光伏企业和3家协会单位在江苏常州正式成立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9314.htm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官员称,该联盟应该涵盖了科技部支持下成立的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的内容。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彭红兵说,联盟的任务之一就是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
2009年9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内11家企业及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
那么,当两个联盟在标准制定上出现了重复或者不协调怎么办?上述工信部相关官员坦言,目前来说,部门之间的对话渠道还不够畅通。
两部“暗战”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成为光伏产业联盟首届秘书长。在当天举行的晚宴上,王勃华端着红酒,先是和主桌的人挨个敬酒。一阵寒暄之后,又起身到其余5桌,和桌上所有人一一碰杯。
“请大家多多关照,以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正。”王勃华谦恭地说。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和企业打交道的时候。作为一位享受副厅级待遇的部委官员,更多的时候是企业老总们给他敬酒,并说类似的话。
一共有22家单位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发起方。19家为国内主要的光伏企业,几乎囊括了包括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光能在内的国内所有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
其中,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光能、晶龙实业、保利协鑫5家公司成为联盟的主席单位。
在这些成员企业中,有6-7家成员单位也参与了去年9月份由科技部牵头的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9年9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内13家光伏企业及高校在成都双流发起成立了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事实上,工信部早在2008年底就希望能够发起成立光伏产业联盟;科技部则在这年年底联合其他5家部级单位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这5家部级单位中并没有工信部。
《意见》中指出,成立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便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等。
这与刚成立的光伏产业联盟的工作任务有不少重复。比如说,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两个联盟都希望推动标准的制定;都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行知识产权的共享……
彭红兵认为,光伏产业联盟的范围应该涵盖了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范围。但在被问及如果两个联盟在推动标准制定方面出现重复或不协调,该怎么办时,彭红兵承认目前部委之间的对话渠道并不够畅通。
“它们(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想往下游延伸到产业;而技术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肯定不能忽视。”彭红兵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