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前景现分歧 日企淡出中韩挺进
降低成本是推广关键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9025.htm成本高昂,一直是OLED难以克服的难题。到目前为止,该技术仅在手机和数字媒体播放器等小型电子设备市场有所建树,不过由于良品率过低,其在电视上的应用并不成功。
以索尼为例,早在1994年,索尼就已经致力于研究如何把OLED技术用于实际应用。2004年,索尼首次量产小型号、全色彩的OLED面板,使其成功应用于移动设备。2007年10月,索尼更是率先在全球推出11英寸的OLED电视XEL-1。但由于索尼一直没有找到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近年逐渐放缓了研发步伐,并于今年3月正式宣布停止生产销售OLED电视。“从1990年以来,全球有160家公司加入到发展OLED产业的行列中,然而到最近几年,却只剩下三星和友达等少数几家公司了。除了资金原因外,这是因为要真正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还是需要TFT技术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两者都是TFT技术,但要求有较大差异,TFT液晶是不发光显示,其TFT是电压驱动,用普通非晶硅技术即可,而AMOLED是发光显示,其TFT是电流驱动,要用低温多晶硅技术,难度更大,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共同性和继承性的。
欧阳钟灿表示,国内企业要稳扎稳打,先把小尺寸OLED市场做好,在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后再向大尺寸显示进军。
陈耀南表示,OLED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如果不加以规范,必将出现重复投资但规模较小的局面,也不容易形成合力。国家还需采取产业宏观调控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和密度,建立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机制,争取在短时间内建成一两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OLED产业基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