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三大子行业走势分析
太阳能的初衷是减少污染,但是一向被誉为清洁、绿色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近年来被戴上了“高污染”的帽子。国内许多新上马的一些多晶硅材料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许多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污染了空气和土壤。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引进的多是国外的落后设备和技术,做不到闭环式生产,加上一些企业为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对工艺掐头去尾,“省”掉了污染物的回收、处理等环节,造成了对环境的危害。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786.htm政策走向:财政部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3月联合推出一项国家补贴计划,用于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P.V.)的使用以及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安装屋顶太阳能系统。由于第一次太阳能补贴计划的成功效应,财政部在7月推出其第二次国家太阳能补贴计划,称之为“金太阳工程”,目的是通过这项计划在随后的2到3年推动500MW太阳能试验项目的开发。
未来展望:2010年设备市场预计仍是以多晶硅为主,而太阳能市场回温较半导体或面板市场来的慢,加上台系设备厂发展较晚,因此预期2010年的成长幅度不会太大,至下半年才会较有明显的贡献。同时,国内企业也要在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和进步,最大限度的实现国产化,而不是只寄望于引进国外技术。
发展快差距大 核电产业核心科研技术急待突破
现状及问题: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核电工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不断跨越的发展之路。我国现在可以称得上是核电大国,但核电大国不等于核电强国。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看,煤电的比例长期在75%左右,核电仅占1.9%,与全球核电占总发电量17%的比例相去甚远。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达到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将提前5年实现。我国核电发展目标将会作出调整,到2020年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如果实现这个目标,从规模上讲,我国核电有望在全球排名前三。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核电研发的投入力度,核能企业和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步伐明显加快。但是虽然我国的核电产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是无论是核电新技术的研发、核电主要设备的研制、核燃料技术的研发,还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核电站的运行检修技术及保障服务水平等,我国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之所以存在这些差距,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核电起步较晚、研发积累不够,同时也与在2005年之前我国发展核电的动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有关。
政策走向:自2005年起,我国的核电政策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核电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核电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列入了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核电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未来展望: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核电强国,不是看这个国家的核电装机规模有多大,而是看这个国家是否掌握核电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否是某项核电技术的引领者。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核电研发上不能分散兵力、单打独斗,更不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而必须发扬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联合攻关。
编后语: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三驾马车”——风电、太阳能、核电,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产量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同时,都面临着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能源领域行业显得格外重要。
名词解释: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