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物联网勿走日本泛在网老路
显然,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中国现在发展物联网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宋海刚兴奋地说,“我们认为,2010年是中国的物联网元年,会改变10~20年后中国的产业结构,我们对此报以很高的期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731.htm物联网,须突破哪些瓶颈
在看好物联网在中国的前景的同时,宋海刚和王欣荣也对未来中国发展物联网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我们在中国一直呼吁,技术和标准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比如物流的标准应该是无国界的,其最终的出口一定要与全球公认的标准相匹配,即在坚持民族标准的基础上,要能够和外界互通。”宋海刚说。
除了标准要考虑到国际衔接,在技术方面,中国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物联网在技术方面大部分已经成熟了,但个别技术需要突破,中国亟待突破的就是传感器与芯片研发生产。传感网是整个物联网的基础,但我国在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集成上却明显落后,据业内人士说:悲观的人认为与国际相差20~30年,即使乐观的人也认为要相差7~8年!
因此,尽管目前物联网非常火热,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是遥远的,至少是在2015年之后”。宋海刚说:“2010年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希望爆炸式的发展是不现实的,现在有点浮躁和炒作的嫌疑。中国的物联网只能争取局部突破,全面开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宋海刚认为,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应用方案和思路。不过,这一不足中国可以从近邻日本那里得到弥补。王欣荣说:“日本每年都有u-Japan大奖评审,日本一些企业研究了七八年,有一些非常好的成果,我们野村综研愿意搭桥,帮助这些日本企业把自己的优秀成果推广到中国,在中国实现这些成果的产业化!”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