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小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状况与前景

小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状况与前景

作者:广西轻工业 王楠 时间:2010-03-25 来源:广西轻工业 收藏

  3.8 的技术发展趋势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296.htm

  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4 新兴技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4.1 微机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微操作系统作为MEMS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现已研制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微操作机器人实验样机系统。大多数是按照给定的程序做简单重复的动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不需要太强的智能。而对于微操作机器人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因为被操作对象十分微小, 操作人员不可能十分清楚它们的精确位置, 况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定,微观世界里的物理法则及力学特性与宏观世界也大相径庭, 这就要求机器人有很强的自动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

  4.2 蓝牙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机器人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相关领域是机器人的多感觉系统和多传感信息的集成与融合。蓝牙技术是用于替代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机器人采集信号可以通过在智能机器人上安装一个带有蓝牙模块的探测器作为接收设备来完成各种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和信息共享以及同外部通信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 同时还负责对各个从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5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有人认为, 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国机器人学研究起步较晚, 但进步较快, 已经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各个方面区的了明显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 应用领域窄, 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相对较少, 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 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 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 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如: 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 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 在应用规模上, 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 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 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 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 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