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追上发达国家
北京市工业专家顾问贾新光认为,推广新能源车亟待培育国内消费市场,而政府在其间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加大产业补贴的力度,将补贴直接惠及消费者身上,有效刺激消费。美国在此方面的刺激政策值得学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6436.htm据介绍,美国采用的是政府和企业双作用力的方式。奥巴马的燃油限制和新能源政策为美国汽车业明确了方向,企业则加快自主研发。美国通过制定进一步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联邦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
奥巴马明确表示,到2015年美国要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务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四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能源政策,更加明确了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
二、共建产学研联盟体
新能源汽车要攻克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因而加强联合研发,提高研发效率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重要环节。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钟师指出:“现在国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积极性,我们不能以‘乱’为由,把多数企业拒之新能源汽车门外,应该发挥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的作用,加强组织引导,协作攻关,分工生产,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全国汽车工业和有志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共同来研究发展大计,特别是鼓励更多的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甚至个人来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业,新能源汽车才能出现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钟师同时也提出一种需要警惕的现象,目前国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但众多企业分头研发,效率低、成本高,还有的企业是为了拿到国家补贴政策而上马新能源汽车,意在圈钱而不在造车。“因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攻关上,应借鉴日本的产学研联盟的研发模式,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资源整合,又有利于监管企业补贴资金的流向。”
据介绍,日本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2009年度“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包括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三洋电机等电机、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共22家成员单位。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业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七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三倍以上。
三、制定清晰的路线图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焱指出,中国新能源车路线图一直摇摆不定也是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据介绍,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目前达成的共识是: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的过渡期,它将是各新能源车型各自为战的混战季。与美国重点发展氢动力车,日本大力开发汽电混合动力车,欧洲主攻柴油动力车相比,中国新能源路线图却一直不清晰。
曾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的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说:“中国汽车业属于后发型:一方面汽车传统发动机技术落后于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研发也落后于汽车达国家。因此,中国的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一定要区别于其他国家,它不能顺序发展,而要齐头共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