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纵之间:中国光伏市场启动的钥匙难产幕后
后者看起来更占上风。如同互联网热潮在初期的浮躁,大多数从业者已不把自己定位于制造业,而成为专业的游说人。加之光伏行业去年推出的“金太阳工程”、“太阳能屋顶”、“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分属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光伏企业更喜欢在项目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使得整个行业更为浮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6165.htm“现在中国政府在发展新能源的问题上陷入了巨大的彷徨之中。”泛达国际投资中国顾问马林告诉《环球企业家》,“企业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自己去协商出一个发展办法,而非继续互相攻击,各自为政。”不过这几无可能。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曾试图建立一个光伏产业联盟,但他沮丧地发现一些企业并不买账。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尝试,也因在会长人选问题上的争议而出师不利。
不过,决策层或许更乐见到这种局面。因为确定价格意味着短时间内要拿出巨额资金补贴,但越晚推出,支付的就越少—三年前光伏发电成本是4元,而现在则仅为1元多。更现实的因素,对于情况复杂的中国来说,西安与深圳的光照差异已经与德国和西班牙类似,出台一个统一的“普惠性”的上网电价并不能解决问题。
而一旦定价过高,一场光伏电站的大竞赛将就此拉开。殷鉴不远,2004年,西班牙启动了高额的电价补贴政策,照搬德国发展太阳能光伏的模式,在短时间内过度建设,让其在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同时导致了各种产业问题。在2009年初,西班牙政府又踩了“急刹车”,大幅度强制降低光伏市场规模,导致巨大的产业震荡。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启动很小心,中国很可能会重蹈西班牙的覆辙。”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首席技术官麦克·斯普林特告诉《环球企业家》,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设备供应商,他希望看到中国能够迅速启动光伏市场。但如果一个市场迅速兴起后又迅速萎靡,这种波动对下游厂商来说即使可以接受,但传递到上游设备商那里就会成为惊涛骇浪。他更愿意看到一个平稳起步,长期发展的中国光伏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