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50% 国内企业自保成难题
“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到万吨级别,成本比较高(60到70美元/公斤),这相比20多美元/公斤成本的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就算明年对多晶硅的需求上升了,议价能力掌握在成本低的大厂手里。假设海外七大巨头、中国的江苏中能等企业都不抬高市场价,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就会处于 ‘只要生产就会亏损’或停产怠工的境地。”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1899.htm如果采用冶金法、硅烷法等不同于主流西门子法来生产多晶硅,成本会很快下降到30到40美元/公斤,企业或许能自保。“但国外企业对前两个多晶硅生产法的研究有十多年,始终不能达到6个9的硅纯度,生产稳定性也不够。这种情况下电池转换率会急速下降,从15%到16%的电池转换率下降到10%,硅电池还不如薄膜电池更有竞争力,客户不会下决心与这类多晶硅生产厂签订长期合同。”中能硅业上述高层非常担心地说。
作为中小多晶硅企业,现在需要想办法稳住多晶硅价。汪刘胜说:“下游的太阳能电池厂若能争取更多政策优惠使电池上网价提高,那么他们也不会给多晶硅等供应商们施加降价压力。要不然,亏损的多晶硅企业就需要把工厂转让给长期看好这类产业的其他投资者,或者在生产技术上有更大突破,迅速降低成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