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CTO杨晓东:做标准的制定者
“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实施打破了国外芯片产品的垄断地位,使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762.htm搜狐财经: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的市场都是比较高端的,但现在国内市场似乎不能大规模的消化这样高端的产品。于是像联发科这样的公司就能在国内占有很大很大的份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人说联发科在手机通讯的芯片市场中抢走了中星微的市场。
杨晓东: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联发科原来做低芯片的,消费电子。他真正成功是做手机芯片,当时国内有很多手机公司成立,拿了国外的芯片把它设计成手机卖给手机厂,手机厂再去生产卖。联发科看到中国有大量的渠道和市场,但是它自己不会设计手机,所以干脆把芯片软件卖给手机厂家。
当然联发科做的也相当成功,他们技术也做的很好,在这个层面上讲它做低端是很成功的。但是现在也面向智能手机,那是新一轮战争又开始了。
搜狐财经:我们的市场份额是怎么划分?国内市场主要是哪方面?
杨晓东:我们的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内不到50%,手机通讯芯片那一块主要是在国内,PC那一块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在国外。
搜狐财经:那芯片这块的价格压力大吗?
杨晓东:在半导体领域里面价格压力永远在,在PC那一块还稍微好一点,真正价格压力比较大是手机,手机比较杂,都是国内的话,国内的一般质量不是排第一,因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质量要好,但是有很多情况下,国内市场就是这样的。
应对危机
搜狐财经:我们作为占有全球超过6成份额的高端技术公司,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这是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我们看到今年的三季报又亏损430万美元。
杨晓东:我们是做芯片的公司,实际上面对的市场是全球的,我们的销售50%以上还是在国外。所以这一次金融危机对业绩冲击很厉害。今年三季度亏损430万美元,实际亏损额其实比这个要小得多,美国从04年开始把期权也算做一种成本,所以又把成本加高了很多,而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现金支出的,所以这看起来亏损就很大,实际上亏损比这个想象要小很多。但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金融危机。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的业绩已经开始回转,大概从8、9月份开始,当然还没有达到在金融危机之前的地步,因为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其实都没有完全的恢复。另外对一个高科技公司来说,它的周期性也很明显,一款产品研发出来打市场的时候你又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发更新的技术产品,所以对一个高科技公司而言,一定要在几个集中的领域多一些产品,这样的话投入的研发成本慢慢就会平均掉,所以在高科技这个波动还是很正常的。
另外,我们的芯片只是整个系统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本身利润率就很有限,所以即使你做到占有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即使都在高端市场,也未必就拥有多高的利润。即使我们做到产品都在高端市场,如果是整个市场低迷了,市场份额自然也就没法谈了,另外我们最近一两年也在进入新的领域,比如说监控方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