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多晶硅:解决目前行业面临高能耗等问题是关键

多晶硅:解决目前行业面临高能耗等问题是关键

作者: 时间:2009-12-08 来源:和讯网 收藏

  —太阳能发电,前景美好的产业链。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761.htm

  然而,产业链终端的发电市场刚刚启动,作为原料的产业却已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名单。2008年,我国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达8万吨。

  面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扩张过快的问题,多晶硅行业调结构的方向在哪?

  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业、小项目,“洗牌”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尽管太阳能是新能源,但其原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是高能耗、高污染。据了解,生产多晶硅会产生四氯化硅等剧毒污染物,同时,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而我国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紧缺的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新能源投资与发展国际峰会”上介绍,近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建多晶硅项目,通过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有效减少了污染和排放,但许多盲目投资建设的小项目技术水平低,能耗和污染高。多晶硅行业“过剩”的主要是这些低水平的产能,调结构的重点也应该针对规模小、排放不达标的小企业、小项目。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规模、占地,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门槛的提高,必然引发行业的“洗牌”,一批达不到标准的小项目将会被淘汰。

  “这对行业健康发展是好事,对我们也是好事。”天威四川硅业李忠总经理说。

  记者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县的天威四川硅业看到,投入巨资建设的完备的资源循环利用设备格外显眼。据李忠介绍,在天威硅业,四氯化硅回收利用率达到 99%,剩下的1%也通过碱液综合,作为配套渣厂的生产原料,几乎全部消化。同时还建设了国内多晶硅企业首套热能综合利用设备,将废热转化为生产用的蒸汽,可节约20%的天然气,综合电耗进一步降低至180千瓦时/千克左右。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若干意见》的要求。

  李忠认为,近几年在多晶硅投资热潮带动下,各地建设的几百吨甚至几十吨产能的小项目,大多没有实力投资建设高水平的环保和循环利用设备,因而成本也低,导致无序竞争。随着限制政策落实,天威硅业这样规模大、节能减排措施好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

  质低价高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加大研发投入是唯一选择

  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多晶硅行业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闻立时院士告诉记者,现在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等生产技术,相比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还有较大差距。

  技术劣势带来过高的生产成本。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在70—100美元/公斤,而技术领先的欧美企业,生产成本仅为25—30美元/公斤。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从最高的450美元/公斤左右,“跳水”至如今的60美元/公斤左右,当欧美企业仍有高额利润可赚时,我国多晶硅企业已经难以承受价格波动风险,全行业遭到巨大打击,一批项目刚刚投产,就面临生存困境。

红外热像仪相关文章:红外热像仪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光伏 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