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产CPU龙头,谁能与国际大厂一战?
国产CPU六剑客,能否撑起中国CPU的一片天?
编辑 | 芯东西内参
中央处理器(CPU),顾名思义,是底层硬件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当前CPU主流芯片架构为Arm和x86,均为国外主导,国产化率较低。经过多年发展,国产CPU初步形成六大厂商齐头并进的格局,以鲲鹏、飞腾、龙芯、兆芯、海光、申威为代表,一批优质国产CPU企业快速崛起。其中,龙芯中科、海光信息在2022年先后登陆科创板,海光信息自上市后一直是科创板市值最高的芯片半导体公司。截至2023年1月16日收盘时间,海光信息总市值967亿元,龙芯中科总市值为352亿元。按指令集架构,国产CPU厂商采用的路线可分为四类:x86、Arm、MIPS、Alpha。
x86是当前PC及服务器市场的主流架构。海光信息、兆芯都采用x86架构IP内核授权模式,可基于公版CPU核进行优化或修改,优点是性能起点高、生态壁垒低,但由于依赖海外企业授权,自主可控风险偏高。相较x86,走Arm路线自主化程度更高。华为鲲鹏、飞腾都获得了Armv8永久授权,可自行研发设计CPU内核和芯片,也可以扩充指令集。不过Arm将不再向这些国产CPU厂商提供Armv9的永久授权,因此采用Arm架构仍存长期隐患。龙芯中科、申威分别走的是MIPS、Alpha路线,自主可控程度相对更高,但偏小众。此外,与Arm、MIPS同源的RISC-V也正在兴起。因其相对精简的指令集架构(ISA)以及开源宽松的BSD协议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内阿里平头哥、国芯科技等企业推出了基于RISC-V架构的相关嵌入式CPU产品。本期芯东西内参,我们推荐国金证券的报告《中流击水—六大国产CPU厂商分析》,揭秘六大国产CPU厂商的最新发展格局。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可以在芯东西公众号回复关键词“nc680”获取。来源 国金证券原标题:《中流击水—六大国产CPU厂商分析》作者:孟灿
01.华为鲲鹏:垂直生态的领导者,国产服务器CPU黑马
华为自研芯片有五大类,包括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手机SoC芯片麒麟系列、人工智能芯片昇腾系列、5G****芯片天罡系列、5G终端芯片巴龙系列等,以及凌霄芯片、NB-IoT芯片、视频编码解码芯片以及SSD控制芯片等一系列专用芯片。


此外,鲲鹏920在Memory子系统上也进行了大量的优化,采用当前典型的3级Cache的架构,对Cache大小以及延时进行了优化设计。非x86架构芯片中,鲲鹏920芯片在算力维度方面优势领先,且发展至今已经达到可以与x86芯片相匹配的性能。参照鲲鹏920不同核心下与竞品芯片的对比,其在48核时,整数打平英特尔旗舰级服务器芯片至强8180(28核、2.5GHz频率),功耗低20%;在64核心时,比过英特尔至强8180 33%左右。



02.飞腾:PKS生态体系主导者,党政市场占有率高
另一家采用Arm架构的国产CPU玩家飞腾,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和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于2014年联合成立。2020年以来,飞腾对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效能桌面CPU、高端嵌入式CPU三条产业线进行了全面的品牌升级。高性能服务器CPU产品线统一以飞腾腾云S系列进行命名,高性能桌面CPU产品线以飞腾腾锐D系列进行命名,高端嵌入式CPU产品线统一以飞腾腾珑E系列进行命名。



鲲鹏在硬件终端、云平台、人工智能、中间件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在安全方面略逊一筹。PKS路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入安全”,即“PKS”体系中的“S”,将安全贯穿从CPU、OS底层到产品服务应用,一直到供应链安全保障的全过程,为信创工程提供内生安全、过程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的全流程服务。
03.海光信息:领跑国产服务器CPU,科创板半导体股市值第一
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主营产品包括CPU和DPU(属于GPGPU),营收规模和增速都位居国产CPU企业的前排。由于x86架构在服务器CPU的市占率超9成,海光信息CPU兼容x86指令集,使得其具备较高的应用兼容性、较低的迁移成本,有望受益于x86完备的生态体系。该公司在2021年实现首次盈利,背靠中科曙光、AMD两家巨头。国产高性能计算龙头企业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也是海光信息的优质客户源。曙光服务器中应用海光产品的比例超过30%,为海光芯片的放量打下了深厚基础。海光信息的x86授权来自全球第二大x86处理器供应商AMD公司。2016年,AMD和海光信息合资成立了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授权海光微电子x86指令集和Zen架构,AMD获得2.93亿美元的授权费。海光集成电路购买海光微电子的IP授权,以此为基础开发CPU。海光集成电路与海光微电子的股权结构保证了公司在规避了英特尔的x86授权限制的同时,又使得海光x86 CPU成为内资公司开发的产品,满足了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的需求。
其产品基于AMD Zen1架构,产品性能起点较高。对比英特尔在2020年(与海光7285 同期)发布的6款至强铂金系列产品(能够反映英特尔2020年发布的主流CPU产品的性能),在典型场景下,海光7285已接近国际同类高端产品水平。
▲海光7285与英特尔至强铂金系列产品对比


面向企业计算、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众多领域,海光信息提供了多种形态的处理器,满足互联网、电信、金融、交通、能源、中小企业等的广泛应用需求。
电信和金融是其产品应用最多的两个领域。基于前期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对其产品的认可,海光信息在电信运营商集采、金融行业入围等方面市场份额增长较快,其产品在相关重点行业销量逐渐提升。
04.兆芯:合资CPU的探路者,掌握三大核心技术
兆芯于2013年由台湾威盛与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联和投资公司所合资成立,威盛持股20%,上海国资委持股80%,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设有子公司。威盛与英特尔交叉授权协议,拥有设计、生产x86芯片权利,技术授权来自威盛。2020年10月26日,威盛作价2.57亿美元将部分x86技术出售给兆芯,兆芯拥有了部分x86技术产权。目前兆芯同时掌握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芯片组三大核心技术,具备相关IP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已成功研发并量产多款通用处理器产品,形成PC/嵌入式处理器“开先”、服务器处理器“开胜”、IO拓展芯片/芯片组三大产品系列,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达到国际主流同等水平。其中,兆芯开先KX-6000系列处理器是国内率先实现主频3.0GHz关键突破的国产通用处理器。

开先KX-6000/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是业内第一款完整集成CPU、GPU、芯片组的SoC单芯片国产通用处理器,这为整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更利于控制成本。这两个系列处理器的单芯片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多达50%,同频下性能功耗比则是上代产品的3倍。
▲兆芯产品系列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兆芯积极协同产业合作伙伴,为政府、金融、教育、交通、能源、网络安全、医疗、通信等行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应用实现平滑迁移。目前,基于兆芯新一代处理器(KX-6000/KH-30000),已有20余款不同形态的桌面PC及服务器产品,30多种工业主板、工业电脑模块和嵌入式计算平台,以及30多种网络安全平台相继推出。
05.龙芯中科:自主可控程度高,主力CPU产品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龙芯中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采用自主LoongISA指令系统,兼容MIPS指令,所有IP模块皆为自主设计,拥有片内安全机制、可信性高。龙芯处理器以32位和64位单核及多核CPU/SoC为主,主要面向高端嵌入式、个人电脑、服务器和高性能机等应用。
2002年8月诞生的“龙芯一号”是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中科从2001年至今共开发了1号、2号、3号三个系列处理器和龙芯桥片系列,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等应用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产品体系分为三大系列,龙芯1号系列为低功耗、低成本的专用嵌入式SoC或MCU 处理器,主要根据需求定制;龙芯2号系列为低功耗通用处理器,采用单芯片SoC设计,应用场景面向工业控制与终端等领域,定位可类比英特尔的凌动系列;龙芯3号系列为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通常集成4个及以上的64位高性能处理器核,与桥片配套使用,应用场景面向桌面和服务器等信息化领域,对标英特尔的酷睿/至强系列。



龙芯3A5000/3B5000是面向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化领域的通用处理器,基于LoongArch的LA464微结构,进一步提升频率、降低功耗、优化性能;在与龙芯3A4000处理器保持引脚兼容的基础上,频率提升至2.5GHz,功耗降低30%以上,性能提升50%以上。龙芯3B5000在龙芯3A5000的基础上支持多路互连。


06.申威:特种领域的领导者,为“国之重器”中国超算供应大脑
成都申威成立于2016年,依托国家信息安全发展战略,主要从事对申威处理器的产业化推广。申威处理器以Alpha指令集为基础进行拓展,高度自主可控。Alpha指令集由美国DEC公司研制,主要用于64位的RISC微处理器。DEC公司后被美国惠普收购,无锡江南计算所购买了Alpha指令集的所有设计资料。江南计算所基于原来的Alpha指令集,开发出了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并研制了申威指令系统,推出了申威处理器。申威处理器是在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下,由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中心研制的全国产处理器。首颗申威处理器代号“SW-1”,于2006年研制成功,基于DEC公司Alpha架构,采用130nm制程,主频为900MHz。


在2016年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搭载该处理器登顶国际TOP500超级计算机榜单之首,并成为全球首台峰值计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随后,我国科研人员依托“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成果首次荣获“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申威8A芯片采用最新的第四代申威处理器核心(简称Core4)。Core4核心继续采用超标量流水线结构,支持乱序****、乱序执行、推测执行,并首次采用SMT技术,支持每个核心同时运行两个线程。相比上一代4核CPU申威421,申威831在功耗相当的前提下,性能提升2倍以上,下一代产品申威4E相比申威831性能再提升50%以上,与英特尔中端桌面处理器相当;申威下一代服务器产品威鑫8A与英特尔中端服务器处理器相当。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