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硅谷之谜与中国镜鉴:小而巧的起跑

硅谷之谜与中国镜鉴:小而巧的起跑

作者:时间:2009-10-1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藏

  “天时、地利和人和造就了这一特例,不仅中国很难复制,美国自己也很难复制。”见证过几十年风云的“老人”更多是这样强调。换言之,这是一个与中国本土截然不同的商业世界,从语言到隐藏其后的思维方式,从企业成长的路径到支撑这条路径的整个社会体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8738.htm

  另有声音希望中国能给“硅谷模式”更多空间。“硅谷的创新力,主要来源于无数‘小而灵活’的创业公司,但强调规模效益的‘大’是目前中国振兴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而中国刺激计划实行到今天,主要受益者仍是国企。”

  问题于是最终又回到了这里——不能再次发生的硅谷究竟有什么可被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复制?“外来者”又应该复制硅谷的什么东西以及如何给予支持?

  小而巧的起跑

  旧金山时间2009年8月31日,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Edison S. Tse在斯坦福Skilling Building的二楼教室翻开了他的讲义夹,席下,是一列前来求学的中国企业家。

  课程内容事关“硅谷秘密”。但在这一堂课上,“秘密”听起来更像是个动词而非名词——不像以往很多中国研究专著中娓娓道来的“Whats Silicon Valley on earth?”,Edison引入了动态比较。

  他说,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科技的中心遥在东部而非硅谷。

  1951-1970年间,美国那条神奇的技术之路一直名叫“128号公路”。它附近有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旁边是国防部实验室、国防部工程承包商及微电脑、处理器和路由器等系统;甚至于已建立起自己的“大系统创新”。

  这包括:针对某一价值链、某一环节的拉动式价值链结构、从内部技术开发到销售全部经营的纵向公司结构,以及认为转到竞争对手公司工作是最坏行为的内部知识流动。此外,还有基于回报率的风险投资和以美国人为主的人力资源。

  Edison回忆:那时东部的一统天下还体现为,盘踞在那里的掌握了真空管专利的大公司牢牢独占着美国政府几乎所有的大订单。换言之,整个时代的技术——“真空管技术”(技术发展之前,通讯行业的主力器件)——的中心,就在那里。

  与此相反,当时的硅谷尚荒野一片,充满欺诈,唯一可称道的是一个还仅是“婴儿期”的斯坦福。更让人头痛的是,横亘在它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即:有关资金、人才等所有有利资源都“马太效应”涌到了东部去。

  “非常类似今日中国西部发展的难题。”席下,有中国企业家窃窃私语。不仅如此,原来“骄子”也曾尴尬地站在起跑线上。在情感和某些方法论层面,中国开始真正和硅谷发生关系。



关键词: 硅谷 半导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